如何识别玉米螟为害?

乡野小农  2024-08-30 10:52:14   5  2 赞

如何识别玉米螟为害?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健康生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病虫害中,玉米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害虫之一。准确识别玉米螟的为害不仅能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滥用,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识别玉米螟为害以及相应的防治建议。

如何识别玉米螟为害?

一、了解玉米螟的基本特征

玉米螟,学名叫做“欧洲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鳞翅目昆虫。它的幼虫体色多变,从浅黄色到深褐色不等,身体较为肥胖,表皮光滑,有光泽。成熟的幼虫体长可达20-30毫米。成虫则呈灰褐色,前翅中央有一个深色的三角形斑纹,边缘有波浪状的白色线条。

如何识别玉米螟为害?

二、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

健康的玉米植株叶片翠绿、挺拔,而受到玉米螟为害的植株则会出现以下几种典型症状:

如何识别玉米螟为害?

1. 叶片出现白色或者透明的食痕,这是玉米螟幼虫啃食叶片时留下的痕迹。

如何识别玉米螟为害?

2. 叶片边缘卷曲,甚至整个叶片卷成筒状,这是因为幼虫在叶片内部取食造成的。

3. 叶片上出现孔洞或缺口,这些通常是较大的幼虫直接啃食叶片形成的。

4. 心叶被害后,展开的心叶呈现破碎状,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整株玉米的生长。

三、检查玉米螟的排泄物

玉米螟幼虫在取食过程中会产生排泄物,这些排泄物通常堆积在叶片的基部或者是心叶内。它们呈黑色或褐色,颗粒状或条状,湿润时会粘连在一起,干燥后则容易散落。通过观察这些排泄物可以初步判断玉米是否受到了玉米螟的为害。

四、寻找玉米螟的卵和幼虫

玉米螟的卵通常产在玉米叶片的背面,呈扁平圆形,初产时为淡黄色,逐渐变为灰白色。孵化后的幼虫会在叶片上留下食痕。因此仔细检查叶片背面是否有卵块和幼虫的存在,是识别玉米螟为害的直接方法。

五、注意玉米螟的活动规律

玉米螟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则隐藏在叶片的背阴处。在早晨或傍晚时分,可以观察到成虫飞舞的情况,而在白天则可以通过检查叶片背面来发现隐藏的幼虫。

六、科学防治建议

一旦确认玉米受到了玉米螟的为害,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玉米螟的寄主植物;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2. 物理防治: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设置诱蛾灯进行诱杀。

3. 生物防治:推广使用天敌如赤眼蜂等寄生性昆虫,以及病原微生物如BT菌等生物制剂。

4. 化学防治:在玉米螟卵孵化高峰期或幼虫低龄期,选用对人畜相对安全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用,避免滥用农药。

总结而言,识别玉米螟为害需要综合运用观察、检查和防治等多种方法。通过仔细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的异常表现、以及寻找玉米螟的卵和幼虫等,可以有效地发现并确认玉米是否受到了玉米螟的侵害。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一、玉米条螟为害症状有哪些?种植户该怎么预防和治理?

为害症状:幼虫咬食心叶叶肉,留下表皮,呈“窗户纸”状,稍大时咬成不规则的小孔。条螟在玉米上的蛀茎部位,多在节间的中部(玉米螟多在茎节附近),作环状取食茎髓,被害植株遇风折断。发生规律:(1)世代。条螟在辽宁南部、河北、山东、河南及江苏北部每年发生2代,江西发生4代,广东、台湾4。

二、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如何,以及如何防治?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

三、玉米螟、玉米粘虫的危害症状

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啃食叶片,会把叶片咬成很多缺口;暴食阶段(5~6龄期)暴食时,会吃光大部分叶片,只剩叶脉。玉米粘虫爆发时,6只粘虫3小时之内就能把一棵玉米植株叶片全部吃光,而且把一块田里的玉米吃光后,还会成群跑到另一块地继续为害。玉米粘虫如何防治:尽量把玉米粘。

一、害虫种类: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钻心虫;玉米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五色虫。二、形态特征:玉米螟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

而茎秆、穗柄和穗轴的蛀食则阻碍了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增加茎秆倒折和降低产量。玉米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长发育迅速,冬季气温适宜繁殖,易导致严重危害。而卵期干旱则会使叶片卷曲,卵块脱落,降低幼虫存活率,从而减轻危害。因此,温度和湿度条件对玉米螟的分布和为害程度有很大影响。[2]。

玉米螟为害特性研究多吃点。除玉米外,还以水稻、小麦、大麦、高粱、花生、大豆、番茄、马铃薯、洋葱等80多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为食。它们吃大量食物,成群结队地出现。他们走到哪里,庄稼就伤痕累累,产量大大降低。飞远点。飞蛾主要靠风向远距离迁徙。它每晚可以飞行100多公里。如果风向和风速。

六是危害症状不同:玉米螟幼虫蛀穿玉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虫孔,4龄以后,大部分幼虫钻入茎秆进行危害棉铃虫危害玉米叶片时,自叶缘向内取食,有时可将叶片吃光,只剩主脉和叶柄;危害穗轴时,可将穗轴啃食一条深沟,并残留一排粪便。为害果穗时常把花丝吃光,并咬食幼嫩籽粒,加重穗腐。

玉米螟的幼虫属于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为当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会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当玉米抽出雄穗后,玉米螟的幼虫就会钻入雄花内为害,此时一般会导致雄花的基部被折断,同时还有部分幼虫会从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导致茎秆遇到大风后容易被吹折。3、受害植株的。

一、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一般1年发生2~4代。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钻蛀茎部,取食髓部,影响养分输导,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甚至无籽粒,受害茎秆易折断。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叶片出现排孔。玉米螟幼虫还钻入雄花序取食,造成花序基部折断,还取食雌穗的花丝和嫩苞叶,并能钻入穗轴或取食幼嫩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