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健康生长对纺织业至关重要。在种植过程中,棉花立枯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病害,它不仅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导致整个农田的损失。因此了解并掌握棉花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对于保证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棉花立枯病的主要症状。该病通常在棉花的苗期开始显现,最初的征兆是幼苗基部的水渍状暗绿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变成深褐色,最终导致幼苗的茎部腐烂、干枯并死亡。在湿润的条件下,病部会出现白色或粉红色的霉层,这是由于大量病原菌的繁殖所致。而在干燥条件下,病部则容易断裂,形成典型的“立枯”现象。受感染的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发黄,严重时整株植物会枯萎死亡。
针对这些症状,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治方法:
1.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棉籽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适乐时、多菌灵等杀菌剂浸泡种子,可以有效预防病原体的初次侵染。
2. 土壤消毒:通过翻耕土地并施用石灰、有机质肥料等方式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原菌的生存空间。
3. 合理灌溉:避免过度浇水,尤其是在苗期,过多的水分会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4. 抗病品种选择:选用抗立枯病性强的棉花品种进行种植,从基因层面上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5. 化学防治: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使用相应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以控制病害的蔓延。
6. 生物防治:利用拮抗菌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不仅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 农业管理措施: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加强通风透光,合理密植,避免因过密而导致的湿度过高和空气流通不畅。
8. 监测预警:建立病害监测体系,对棉田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棉花立枯病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防治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限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结合多种方法共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种植者、科研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防治技术,以确保棉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精心的护理,我们有信心将棉花立枯病的危害降到最低,让这片白色的希望之花在健康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一、怎样使用生物杀菌剂防治棉花立枯病?
病株叶片一般不表现特殊症状,仅表现萎蔫;但也有棉苗受害后,在子叶上有黄褐斑,最后病斑破裂,脱落,形成穿孔。受害棉苗及周围土壤中常有菌丝黏附。目前在我国登记的防治棉花立枯病的生物杀菌剂主要是多抗霉素,分为含量1.5%、2%和3%三个可湿性粉剂制剂。该制剂登记防治对象多种,棉花立枯病为其中之一。
二、棉花苗立枯病怎么办?用什么药?
棉花苗立枯病症状:棉籽萌发未出土前就能受害,引起烂种、烂芽或幼芽变褐死亡。棉苗受害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包围整个茎基,病不易缩,凹湿腐状,病苗猝倒枯死。子叶病斑不规则形,黄褐色,多发生在子叶中部,往往穿孔脱落。棉花立枯病用药:1.拌种:用50%纯白多菌灵96%恶毒灵0.3%或用专用的。
三、棉花立枯病是什么?
症状棉籽播种及发芽后受病菌侵害,造成烂籽、烂芽。棉苗出土后,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腐烂,严重的扩展到茎的四周,凹陷加深而枯死。群众叫黑根或烂根,病株叶片表现枯萎。多雨年份,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能发生,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表面腐烂后,露出里面的木质纤维,严重时,病部变。
棉花立枯病症状:棉籽受害,造成料籽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渐扩展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数发病棉苗的子叶上没有明显斑点,但有时会在中部出现不规则的棕色斑点,随后斑点破裂并穿孔。立枯病菌主要通过菌丝体进行繁殖,初期为无色,随着生长后期变为黄褐色,并且常常有多个隔膜,这是识别立枯病菌的一个显著特征。病害的发生往往与低温多雨的环境密切相关,适宜的土温为17~。
(1)表现症状。①棉苗立枯病: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病部变细,病苗枯死或萎蔫倒伏。子叶受害,形成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后病斑破碎脱落成穿孔状。②棉苗猝倒病:棉苗出土后,病菌先从幼嫩的细根侵入,在幼茎基部呈现黄色水渍状病斑,严重。
子叶受到感染后,常常在中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形状的病斑,病斑可能导致子叶脱落,甚至穿孔。这种病害一旦发生,常会导致大片的棉苗死亡。在病苗和枯死的棉苗周围,以及土壤表面,可以观察到稀疏的白色菌丝体,这是立枯病的重要特征。这种病害对棉花种植的威胁不容小觑,及时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对于棉花的产量和。
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呈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棉花立枯病俗称棉花黑根病、烂根、腰折病。主要为害棉苗。侵染幼茎茎基部初现纵褐条纹,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展绕茎一周,缢缩变细,出现茎基腐或根腐。棉苗失水较快,一般不倒伏。死苗易从土中拔除,基部或根系上可见稀疏的丝状物及粘附在其上的小土粒。侵染种子引起烂种或烂芽,病种子多呈褐色软腐。
(2)棉花立枯病的防治用5%水剂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