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化学农药抗药性的形成与识别

乡野小农  2024-10-21 19:34:50   22  4 赞

揭秘化学农药抗药性的形成与识别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于控制害虫、保护作物产量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害虫逐渐对特定农药产生了抗药性,这使得原本有效的农药变得不再奏效。如何判断化学农药抗药性的发生,成为了农业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化学农药抗药性的形成机制、判断方法以及应对策略。

如何判断化学农药抗药性的发生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化学农药抗药性。简单来说,抗药性是指害虫对农药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原本能够有效杀灭或抑制害虫的农药剂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害虫在长期接触农药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生理或行为上的适应性变化。

什么是抗药性?

抗药性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点:

1. 遗传变异:害虫种群中存在着自然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使得部分个体对农药具有天然的抵抗力。当使用农药时,对这些农药敏感的害虫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个体则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逐渐形成了抗药性种群。

如何正确使用化学农药

2. 生化机制的改变:害虫体内的酶系统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农药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加快,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作用时间,使害虫得以存活。

3. 行为适应:害虫可能通过改变其行为习惯来避免与农药接触,例如改变活动时间、栖息地或者取食习性等。

了解了抗药性的形成机制后,我们如何判断抗药性是否发生呢?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判断方法:

1. 生物测定法:通过对害虫种群进行实验室测试,观察不同浓度的农药对其致死效果,比较不同种群的抗药性水平。

2. 田间观察法:在实际农田中,对比使用常规剂量和增加剂量的农药对害虫的控制效果,以此判断害虫是否对农药产生了抗性。

3.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害虫体内与抗药性相关的基因或酶活性的变化,来确定抗药性的存在与否。

一旦确认了抗药性的发生,农业生产者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这些策略包括:

1. 轮换使用不同机制的农药,以避免害虫对某一类农药产生抗性。

2. 结合使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减少对单一农药的依赖。

3. 推广集成害虫管理(IPM)策略,通过监测害虫种群动态,合理安排农药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4. 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避免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加剧。

化学农药抗药性的判断和应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农业生产者、科研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管理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延缓甚至逆转抗药性的发展趋势,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如何判断化学农药抗药性的发生

药效是否持续减退。抗药性的出现,一般都不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在出现药效严重减退的现象之前,必须有一段药效持续减退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因病虫、药剂不同而有长有短。如甜菜褐斑病菌或柑橘青霉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发展就相当快,但也要经过二、三年的时间,才出现药效连续减退,终。

二、什么是抗药性?

抗药性是指有害生物对长期反复接触的某一种农药所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抗药性是一个有害生物群体的特性,是可以遗传的。在农业生产上表现为植物病原菌、虫、草、鼠对农药敏感性的降低,也是农药防治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有害生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改变、体内解毒酶活性增。

三、如何正确使用化学农药

(2)农药用量要准确,不准随意加大和降低用量农药的推荐用量是经过药效试验确定的有效用量,随意加大农药用量不仅浪费药剂、加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同时会污染环境和伤害天敌生物,有可能产生药害;降低用量防治效果会下降。(3)选择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农药有多种剂型,分为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

四、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一、如何预防农药抗药性的产生(一)采用轮作制度。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土地上,按预定顺序轮换栽种不同农作物。合理的轮作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作物病虫草源的积累,预防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防止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和农药污染,而且还能改善耕作层土壤结构,保持地力,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二。

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尤为突出,生物种群中个体间对农药的敏感性有差异。一次农药施用后,敏感个体被杀死,存活下来的相对抗药性个体及其后代,导致种群抗药性水平逐渐提高。生活周期短的生物,如蚜虫每年繁殖可达10多代,抗药性发展更快。生物通过大量牺牲来保存自己。再增猖獗现象表现为,由于防治其他有害生物。

2.农药用量要准确,避免随意增减。推荐用量是基于药效试验确定的,随意增减用量会导致药效下降,加速病虫害抗药性产生,污染环境,伤害天敌生物,可能引发药害。3.选择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施药方法。农药有不同剂型,如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等,需要相应施药器械和方式。例如,乳剂和可湿性粉剂需喷雾,。

3、使用混配农药两种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也可以减缓抗药性的发生速度,如多菌灵与灭菌灵混用,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混用等,都是比较成功的组合。不过混合农药必须经过仔细研究,不能盲目混用。另外,混配农药也不能长期单一使用,也必须轮换用药,否则同样引起抗药性而且是多抗性,即对多种农药。

有的是常怕效果不好,把农药的使用浓度任意提高,只图短期的效果,使病虫很快产生抗性;有的是不按规定浓度施药,或计算上有错误,使用浓度过低,不仅无效或效果很差,也易导致抗药性产生;有的是在病虫害盛发期或越冬低温时间或夏季高温时间内施药,不仅效果差,而且导致病虫产生抗性和药害发生。因此,。

(3)合理用量农药用量不当,不但会造成农药损失,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用药前必须了解防治防治对象对药物的耐药性,以及保护对象对农药的反应。做到既能防治病虫害,又不危害植物正常生长。(4)合理混配生产上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和使用,用以防治同时发生的多种害虫。

首先建立敏感性基线的技术要点最为重要。因为这是抗药性鉴别和监测的基础。其次是农药抗性的早期风险评估。在新农药推广之前,在室内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诱导病原物产生抗药性突变。根据抗性突变频率、抗性突变体对不同药剂的交互抗性类型和适合度,初步评估某种病原物—药剂组合发生抗药性的风险,如果抗性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