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褐斑病是一种常见的草莓病害,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了解草莓褐斑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对于提高草莓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草莓褐斑病的症状、防治方法和管理措施。
一、草莓褐斑病的症状
草莓褐斑病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叶柄和果实。病害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呈紫褐色,中央呈灰白色或黄褐色,有时伴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上的斑点逐渐增多,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病斑,导致叶片枯死。叶柄和果实上也会出现类似的病斑,但果实上的病斑通常较小,且不易脱落。
二、草莓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草莓品种进行种植,是预防和控制草莓褐斑病的有效途径。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抗病草莓品种供种植者选择。
2. 合理施肥:草莓生长过程中,应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增加磷、钾肥的施用,以提高草莓的抗病能力。要定期进行土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施肥方案。
3. 种植密度适宜:过密的种植会导致草莓之间的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引发病害。因此应根据草莓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安排种植密度。
4. 及时清除病残体:草莓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间进行无害化处理。要加强田间卫生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药剂防治:在草莓生长季节,要定期检查草莓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害迹象,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波尔多液、多菌灵等,具体使用方法和剂量要按照药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三、草莓褐斑病的管理措施
1. 加强田间管理:草莓生长期间,要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要定期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2. 灌溉排水:草莓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过多的水分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排水工作。
3. 病虫害监测:要定期对草莓田进行病虫害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要加强与当地农业部门的沟通联系,了解病虫害的动态信息。
4. 培训与指导:要加强对草莓种植户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他们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传授草莓病虫害防治知识。
草莓褐斑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的病害,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草莓种植的顺利进行。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种植密度适宜、及时清除病残体、药剂防治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草莓褐斑病的发生。要加强田间管理、灌溉排水、病虫害监测等工作,为草莓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培训与指导,提高草莓种植户的病虫害防治水平,为我国草莓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草莓褐色轮斑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1)为害症状被害叶片初发病时出现红褐色小点,以后不断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斑,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缘为紫褐色,病斑最外缘为紫红色。发病后期在病斑上分生出褐色的分生孢子器,并呈不规则的轮状排列,多个病斑连在一起使叶片组织坏死。当病菌在叶尖、叶脉浸染发病时,叶组织呈"V"字形坏死,。
2、草莓褐色轮斑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1)为害症状被害叶片初发病时出现红褐色小点,以后不断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斑,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缘为紫褐色,病斑最外缘为紫红色。发病后期在病斑上分生出褐色的分生孢子器,并呈不规则的轮状排列,多个病斑连在一起使叶片组织坏死。当病菌在叶尖、叶脉浸染发病时,叶组织呈"V"字形坏死,。
3、草莓的褐斑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草莓褐斑病的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生紫褐色小圆斑,后扩展为大小不等的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斑,病斑中部褪为黄褐色至灰白色,近缘紫褐色,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密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生规律:草莓褐斑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组织内或随病残体。
叶柄、果梗发病初期产生紫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向纵向延伸,使叶柄、果梗变为黑褐色。病害在衰弱的植株上容易感染,发病盛期正遇花芽分化期,所以感染此病会造成草莓产量降低。在秋季多雨的年份更应该注意对该病的防治。防治方法①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老叶、枯叶、病叶,注意通风透光;②在发病期间,每隔。
草莓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受害初期叶片出现红褐色小点,以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一般中央为褐色,边缘为紫红色,后期病斑内密集分布着黑褐色小颗粒(分生孢子堆)。当病斑连在一起时,便会使草莓叶片大面积枯死。常表现为“V”形枯死状,现蕾开花期喷施杀菌剂,一般间隔10天左右喷。
褐色的斑是褐斑病,其它症状不是病理性病害,生理性问题。褐斑病建议三唑类农药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者戊唑醇或者氟硅唑,咪鲜胺或者咪鲜胺锰盐(上述产品用量多了抑制生长)或者异菌脲或者吡唑醚菌酯或者苯醚甲环唑或者溴菌腈等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
草莓褐斑病,叶面喷洒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或戊唑醇.多菌灵,或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或噻菌铜,或春雷王铜,或氢氧化铜等,效果很好。发病后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加入磷酸二氢钾同喷,防治效果更佳。
防治草莓褐斑病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抗病品种,如新明星、达娜、牛心、华东5号等,以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二、合理密植,避免过密栽植,及时清除老叶、枯叶、病叶,集中销毁。同时,确保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三、培育壮苗,培养健康的草莓苗,增强其抗病性。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过度生长。
您好!从您发来的照片看可能为草莓褐斑病,不像炭疽病。草莓褐斑病是偏低温高湿病害,春秋季多阴湿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和传播,在花期前后和花芽形成期是发病高峰期。一般均温17℃开始发病,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5—30℃。温暖高湿,时晴时雨有利于该病害发生。另外,在保护地栽培和低温多湿、偏施氮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