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健康成长对于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水稻的生长周期中,有几个关键时期对温度特别敏感,低温冷害的发生往往会对产量和品质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些敏感期,并探讨低温对水稻的具体影响。
在水稻的发芽期,种子破壳而出,幼苗开始生长。这一时期,种子需要足够的温度以激活酶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如果遭遇低温,种子萌发会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良,甚至导致发芽失败。如同一个婴儿在寒冷的环境中难以茁壮成长,水稻的发芽期也需要温暖的怀抱。
进入分蘖期,水稻植株开始分枝,这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低温会减缓分蘖速度,减少有效分蘖数,就像春天的脚步被寒流阻挡,原本应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变得萧条。持续的低温还会导致植株矮化,叶片变窄,光合作用减弱,影响后续的生长发育。
抽穗期是水稻最为关键的生长期之一。此时,稻穗从叶鞘中抽出,花粉成熟,准备进行授粉。这个时期的低温会直接影响花粉的活性,降低授粉率,导致不实粒增多。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春寒,使得原本盛开的花朵无法结实。
灌浆期是水稻形成最终产量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籽粒开始积累养分,逐渐充实。低温会导致籽粒充实不充分,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这就如同辛勤耕耘的农人,因为一场不合时宜的霜冻,收获的果实大打折扣。
除了上述直接影响,低温还会间接通过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来影响水稻。低温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某些病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病害的风险。这就好比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感冒一样,水稻在低温条件下也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在探讨了低温对水稻各个生长时期的影响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稻的发芽期、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是对低温最为敏感的时期。在这些时期,低温不仅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还可能通过影响病虫害的发生间接损害水稻。因此了解这些敏感期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确保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应对低温冷害,农民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选择耐寒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采用地膜覆盖等保温技术。科研人员也在不断研究如何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水稻的抗寒性,以及开发新的农业技术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水稻在其生长周期中有多个对低温特别敏感的时期,低温冷害的发生会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减轻低温对水稻的影响,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
1、水稻哪几个时期容易发生低温冷害?
水稻一生中有四个时期最易发生冷害。一是芽期,此期的耐寒性直接影响水稻的成苗率;二是苗期,此期的耐寒性直接影响水稻根、茎、叶的生长和分蘖的多少及早晚、幼穗分化期的早晚、抽穗期的早晚以及最终的产量,这是水稻延迟型冷害的关键期;三是孕穗期,此期是影响水稻结实率的关键时期;四是开花灌浆。
2、冷害水稻低温冷害
四川省水稻低温冷害主要分为双季早稻和双季晚稻的两种情况。3
3、水稻低温冷害的介绍
水稻低温冷害,通常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低温冷害是寒地稻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一般发生于两个时期:一是4
4、低温冷害对水稻生产有多大的危害,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有什么规律?
在北方特别是东北稻区,水稻生长期短,气温低,从播种到秋季成熟各生育阶段,随时都可能遭受低温危害。1949年以来,东北稻区水稻产量由于低温冷害的影响一直很不稳定。据吉林省统计,在1954年、1957年、1969年、1972年、1976年、1979年,6次全省范围内发生严重的低温冷害,水稻平均减产31%。1988年,延边地。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秧苗期低温冷害表现明显,叶色转黄,植株下部出现黄叶甚至褐色斑点,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若在2
1960年和1968—1977年这两段时间,东北稻区冷害频率大约每4年一遇。而较大范围的低温冷害则大约6年一遇。在东北三省中,黑龙江省冷害出现的频率最大,辽宁省最小。进入21世纪以来,冷害发生频繁,连续2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这暗示着可能又进入了一个低温冷害的高发生阶段。
尤其是种植晚熟品种,抽穗期延迟,减产更为严重。障碍型冷害:是在水稻生殖生长期即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间,遭受短时间异常的相对强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形成大量空壳而严重减产。穗顶部不孕粒多,穗基部少。3、混合型冷害:是指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在同一年度中发生。
长江中下游地区1953~1980年发生过6次严重灾害,平均5年一遇;华南地区北部冷害较多,严重灾害约5~7年一遇;中部南部少,海南未发生过。近几年来,由于早稻播种育秧技术的进步,低温造成的损失明显减轻。秋季低温冷害是指晚稻抽穗扬花期,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造成空壳和疵粒率增大而减产。由于此种灾害。
影响大小主要看冷害的发生时期,一般来讲,如果是在苗期发生低温冷害主要是受水温影响较大,因为水稻生育前期是营养生长期,气温高水温随之也可提高,气温降低水层尚有调温的作用。孕穗期水温和气温同等重要,水温和气温低都可造成不孕粒的发生。抽穗开花期气温比水温重要,因为此时穗已完全从剑叶抽出,。
水稻扬花期、灌浆期遇底温,一要采取“日排夜灌”,以水调温,改善田间小气候,防御低温,减轻冷害的危害。阴天常换水,以调节稻田温度及补充水中氧气。抽穗始期,灌浅水。二是在水稻抽穗期、灌浆期遇低温前期,喷芸苔素+氨基酸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的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