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防治玉米螟

乡野小农  2024-11-23 16:39:24   11  8 赞

生物技术防治玉米螟

农业是国之根本,粮食作物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食品安全和人民的生活福祉。其中,玉米作为全球范围内种植面积广泛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健康生长对保障粮食供应至关重要。玉米在其生长周期中常常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玉米螟,它已成为威胁玉米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不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还可能导致玉米螟抗药性的增强。因此开发一种安全、高效、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势在必行。生物技术的应用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生物技术防治玉米螟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知识,通过改造生物体或其组分来制造产品或实现特定功能的技术。在玉米螟防治领域,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技术防治玉米螟

1. 抗虫基因工程: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抗虫特性的外源基因如Bt(苏云金杆菌)毒素蛋白基因导入到玉米基因组中,培育出能够自我防御玉米螟侵害的转基因玉米品种。这些转基因玉米在玉米螟幼虫取食叶片时释放出毒素,干扰其消化系统,从而有效控制玉米螟的生存率。

生物技术防治玉米螟

2. 昆虫生长调节剂:另一类生物技术产品是昆虫生长调节剂,它们通过干扰玉米螟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例如抑制其蜕皮或繁殖,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这类物质通常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影响较小,是一种较为环保的防治手段。

3. RNA干扰技术:近年来,基于RNA干扰原理的害虫控制策略成为研究热点。科学家们设计特定的双链RNA分子,当玉米螟摄取后,这些RNA分子能特异性地沉默其体内的关键基因表达,导致害虫无法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4. 微生物防治:除了直接作用于玉米植株的生物技术外,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某些微生物如杀虫真菌、细菌等天敌可以在田间施用,它们通过感染并杀死玉米螟,同时对其他生物和环境友好。

5. 植物诱导抗性:通过激发植物自身的免疫反应,提高其对病虫害的抗性也是一种生物技术策略。研究者可以通过施加特定的生物刺激剂或通过遗传改良的方式,增强玉米对螟虫的自然防御能力。

这些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每一种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限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技术在玉米螟防治方面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也将不断提高。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运用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实现更加绿色、高效的玉米生产。

文章到此结束,我们探讨了生物技术在防治玉米螟方面的多种应用及其潜在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相信这些生物技术将为玉米种植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人类的食物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1、联系生活实际,举3个利用生物防止农害的例子。

1.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产量。为了减少其危害并增加生物防治措施,技术人员指导农民释放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且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的数量。2.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白粉虱是一种危害温室作物的害虫,它吸食植物汁液并传播疾病。

2、玉米螟防治方法是什么?

3、理化诱控技术:利用玉米螟趋光、趋化性,制成性诱剂,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前进行诱杀,可有效降低落卵量,减轻玉米螟的危害程度。4、化学防治技术:采用撒施化学药剂(如呋喃丹,辛硫磷等)制成的颗粒剂杀灭心叶期玉米幼虫,在玉米心叶期,一、二代初孵幼虫在春、夏玉米心叶内取食为害时施用颗粒剂,。

3、怎样防治玉米螟

心叶期防治。目前,在玉米心叶末期的喇叭口内投施药剂,仍是我国北方控制春玉米第一代和夏玉米第二代玉米螟最好的药剂防治方法。穗期防治。当预测穗期虫穗率达到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在抽丝盛期应防治一次,若虫穗率超过30%,6

4、亚洲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是怎么样的?

生物防治:早春,在越冬代幼虫化蛹前用白僵菌封垛消灭越冬幼虫。在玉米秸秆垛侧面每隔1米左右用木棍向垛内捣洞20厘米,将机动喷粉器的喷管插入洞中进行喷粉,待对面或上面有菌粉飞出即可,再喷其他位置,如此反复,直到全垛喷完为止。每立方米秸秆用白僵菌菌粉(每克含孢子量300亿)10~20克。在。

生物防治现在推行的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既对人、畜、作物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又不伤害天敌,是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措施。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利用赤眼蜂产卵于寄主害虫卵内完成发育而消灭害虫卵的一项技术。6月中旬在放蜂区定点调查玉米螟的蛹、羽化程度,当玉米螟化率达20%时,向后推10天为第一放蜂时间,5天后。

此类现象主要有三种防治措施:农业防治。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越冬,在冬春季成虫羽化前采用铡、轧、沤、泥封等方法处理玉米秸和穗轴,消灭越冬虫源。化学防治。在玉米心叶期,当花叶率达10%以上时,在抽雄前心叶末期以颗粒剂防治效果最佳。3、生物防治。用含菌量为100亿/克的Bt乳剂或。

(2)发生规律从北到南1年可发生1~7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内越冬,4龄以下幼虫不能越冬。春季化蛹羽化,玉米螟越冬代不存在迁飞现象,各地虫源以当地为主,越冬幼虫的复苏化蛹、成虫羽化产卵孵化出幼虫都需要吸食水分。成虫有趋光和趋化性。卵产在叶背面,以中脉附近较多,每头雌蛾可产卵10。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是一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是利用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从而控制害虫数量、达到防治目的,防治效果可达到70%以上,是大面积防治玉米螟较为理想的措施.该技术包括赤眼蜂不同产品、放蜂量和最佳放蜂时期及方法等关键环节.玉米是辽宁省锦州地区的主栽作物,每年种植面积13.33万hm2左右.玉米螟是。

玉米螟防治技术生物防治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虫的寄生蝇、白僵菌、细菌、病毒等。捕食性天敌有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都对虫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①赤眼蜂灭卵。在玉米螟产卵始、初盛和盛期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3次,每次放蜂15万至30万头/公顷,设放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