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水稻引发枯纹病后期,会导致植株倒伏或腐烂而死,种植时要合理密植,施足基肥,生长期间增施磷钾肥,发生病害时,可以使用井岗霉素粉剂、苯甲丙环唑乳油等药剂加以防治。3、二化螟二化螟害虫会啃食水稻,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发生虫害时,一般可以先用杀虫灯进行吸引,然后集中杀灭,或者直接用氯虫苯甲。
二、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和管理
水稻叶稻瘟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5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连防两次,隔5~7天一次。水稻穗稻瘟的防治: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破口期,药剂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或者40。
三、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时间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针对恶苗病,可以选择在雨后晴天使用井岗霉素兑水进行喷洒,以控制病害的发生。2.纹枯病的防治,可在植株分蘖盛期至抽穗期每周喷洒一次有效的除菌药剂,如20%的望佳多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稻飞虱的防治,应在天热干旱时,使用优乐得可湿性粉剂喷洒稻株的。
四、水稻稻瘟病、病虫害来了,如何防治?
④田边杂草未防除。杂草上的灰飞虱虫量较高,若不与大田杂草同时防治,灰飞虱迁飞传毒则可扩散危害水稻,造成病害。(3)防治对策①综防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飞虱,控制条纹叶枯病。②防治技术:抓好灰飞虱防治:结合小麦穗期蚜。
五、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时间
水稻恶苗病防治时间为秧苗期至抽穗期,可用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兑水100千克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治时间为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防治;稻飞虱若虫高峰期用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兑水100千克喷雾防治;水稻螟虫孕穗到齐穗以前用5%杀虫双大粒剂1
播种之前,使用85%三氯异氰酸粉剂500倍液浸种24小时左右。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的进行种植,比如桂3190青华矮6号、双桂36、宁粳15号、珍桂矮1号等。3、当田间病害处于点发阶段,同时发病条件适宜的时候,使用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250
1.新形势下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1.1稻瘟病
③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用春雨1号+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30%捷标24克/亩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部;水稻纹枯病始病期每亩用碘络酮可湿性粉剂50~70克,对水60千克均匀喷雾到稻茎基部,此药对水稻纹枯病有特效。(3)水稻稻曲病。水稻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
穗型稻瘟病的防治对于穗型稻瘟病的防治,一般来说,最佳的防治时期是破口期。药剂的选择可以是75%三环唑可湿性粉刺每亩309粒,也可以是21.2%多菌灵每亩100g,这两种药剂中的任何一种,都需要混合适量的水,然后喷在水田上,并保证每次喷间隔为5~7小时。水稻病虫害防治2.1二化螟的防治主要表现在对。
水稻的苗期到穗期都会发生纹枯病,防治水稻纹枯病时,需要在植株分蘖盛期至抽穗期时,每周喷洒一次除菌药剂,可以喷洒20%望佳多可湿性粉剂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促进水稻健康生长。3、稻飞虱水稻会在每年夏季的5
水稻,作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健康生长对确保人类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多种病害不断威胁着稻谷的产量和品质。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合理地使用防治药剂及掌握先进的使用技术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主要的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及如何高效使用这些药剂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希望。
我们要了解的是水稻的三大主要病害:稻瘟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这三种病害分别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包括真菌、病毒和昆虫等。每一种病害都有其特定的防治药剂和技术,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针对稻瘟病,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见于湿润和温暖的环境。防治稻瘟病最有效的药剂是咪鲜胺类和噻菌铜类杀菌剂。使用这些药剂时,应遵循以下技术原则:第一,早期预防是关键,应在稻苗移栽前进行施药;第二,根据天气条件和病害发生情况,适时追加喷洒;第三,合理轮换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以防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接下来是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这种害虫以其幼虫形态危害水稻,导致叶片卷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针对这一问题,可选用苏云金杆菌制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防治。在使用这些杀虫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监测害虫种群动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二是合理控制用药量,避免过量造成环境污染;三是结合物理防治方法,如设置诱捕灯或释放天敌等,以增强综合管理效果。
最后是稻飞虱问题,这类小型吸汁性昆虫会直接吸取植物汁液,使稻谷空壳率增加。对付稻飞虱,吡蚜酮和噻虫嗪等新型杀虫剂较为有效。在使用这些药剂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密切观察田间飞虱数量,一旦发现立即处理;二是选择适宜的喷雾时间,通常在傍晚或早晨进行;三是定期更换不同成分的杀虫剂,防止飞虱产生耐药性。
除了上述的化学防治方法外,生物防治也是水稻病害治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引入天敌等自然控制手段,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的病害管理。例如采用赤眼蜂等天敌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或者利用微生物制剂来抑制稻瘟病的发生。
在实施任何防治措施之前,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包括对当地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的研究,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以及培训农民正确使用药剂的方法。还应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应对各种病害的挑战。
水稻病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艺管理等多种因素。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防治药剂和先进的使用技术,我们能够有效地保护水稻免受病害的侵害,进而保障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加环保高效的水稻病害防治技术将会被开发出来,为全球的粮食生产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守护绿茵希望:水稻病害防治的药剂与技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当前的解决方案,也展示了一个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