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条螟的防治技术

乡野小农  2025-02-22 17:15:53   6  9 赞

高粱条螟的防治技术

1、高粱条螟防治方法

高粱条螟的防治中,农业防治手段十分重要。在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前,应尽快处理高粱或玉米秸秆,以减少虫源。处理方法包括粉碎、烧毁、堆肥、铡碎或泥封等,旨在消灭可能的越冬虫害。利用条螟成虫的趋光性,可以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特别是在残存的秸秆中可能出现的成虫。对于玉米田的防治,推荐在卵。

高粱条螟的防治技术

2、请问高粱条螟如何防治?

高粱条螟的防治技术

一、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在化蛹前将玉米、高粱的秸秆高温沤肥或作为沼气原料,消灭越冬虫源。二、药剂防治。1.每亩用25%广治乳油对水50千克于心叶期喷雾。2.用有效成份0.2%的辛硫磷毒土,在高粱的心叶期施于心叶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高粱用药要注意安全,敌敌畏和敌百虫对高粱敏感易发生。

3、高粱条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高粱条螟的防治技术

三、高粱条螟的防治方法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在化蛹前将玉米、高粱的秸秆高温沤肥或作为沼气原料,消灭越冬虫源。

4、条螟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处理秸秆,结合不同用途对秸秆进行粉碎、烧、沤、铡、泥封等,彻底处理越冬寄主,以减少虫源。(2)在春播高粱或玉米心叶期,防治第一代条螟时,用1%1605颗粒剂,用量每株1g。也可用50%1605乳油500ml加适量水与25kg过筛煤渣颗粒拌匀制成颗粒剂,用量每株28。(3)甘蔗田可喷洒50%杀。

(2)苗期虫株率30%

末龄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乳白至浅黄色,夏型幼虫各腹节背面有4个黑褐色毛片排成方形;冬型幼虫体背有4条黑褐色纵线,无黑褐色毛片。蛹褐色,腹末端有2个突起,每个突起上有2个刺。防治措施参见玉米螟的防治。注:高粱对敌百虫、辛硫磷、敌敌畏、杀螟丹、混灭威等药剂敏感易生药害,应避免使用。

防治方法:设置糖醋盆或黑光灯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注意在幼虫3龄前及时施药防治。(4)蛀茎害虫①玉米螟,危害心叶。防治方法:填药杀虫剂对心叶进行防治,后期喷施杀虫剂。②高粱条螟,幼虫蛀食心叶时,会咬伤生长点使高粱枯心,茎秆易折。防治方法:与玉米螟类似,两者会同时发生,可同时。

防治方法:与玉米螟相类似,如与玉米螟同时发生,可同时防治,如相差一段时间(10天以上),须多喷1次药;条螟越冬幼虫在秆上部较多,在收割时可采取长掐穗的方法减少越冬幼虫量。2.5穗部害虫2.5.1桃蛀螟该虫在青米期危害,幼虫蛀食籽粒,3龄后爬出结网缀合小穗,在内穿行,食害籽粒,严重时可将整穗吃光,幼虫。

高粱穗期可能会遭遇多种病虫害,其中包括高粱炭疽病、高粱丝黑穗病以及高粱条螟、桃蛀野螟、栗穗螟等。这些病虫害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会显著影响高粱的产量。炭疽病的防治**:当病株率达到3

病虫害防治:用吡虫啉10克兑水30公斤,或40%氧化乐果乳液喷雾防治蚜虫,喇叭口期亩用5%的杀虫双大粒剂1公斤点心或杀虫丹喷雾,穗期用杀虫双撒上部叶片叶腋间及穗基部和穗部防高粱条螟或杀虫丹喷雾,或亩用50克千胜可湿性粉剂稀释后点心或喷雾。3、及时收获脱粒,晒干扬净:高粱收获后不及时脱粒,易被条螟危害,因。

高粱,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能源植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种名为高粱条螟的害虫却常常给农民带来极大的困扰。高粱条螟不仅危害高粱,还能侵害玉米、甘蔗等多种作物,其幼虫通过蛀食植株内部,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掌握有效的高粱条螟防治技术,对于保障农业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要有效控制高粱条螟的危害,首先需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高粱条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一年可发生多代,以幼虫在寄主植物内越冬。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喜欢在夜间活动,而幼虫则偏好在白天为害。掌握了这些生物学习性和生活习性后,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制定防治策略。

物理防治方法是防控高粱条螟的基础手段。例如使用昆虫网隔离带可以阻止成虫迁入田间,减少产卵机会;采用灯光诱捕法可以在夜间吸引并捕捉大量成虫,降低田间种群数量;定期巡查田间,发现受害植株及时拔除并销毁,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化学防治是快速控制高粱条螟的有效途径。选择对人畜相对安全、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进行喷洒,如生物农药Bt制剂,它含有杀虫蛋白,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害虫幼虫,使其致死而对其他生物无害。施药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既保证药效,又减少药物残留和环境影响。

生物防治则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天敌来抑制或消灭害虫。推广使用寄生性天敌如赤眼蜂,它们能将卵产于条螟幼虫体内,孵化后取食宿主,从而控制条螟数量。还可以通过种植具有驱虫效果的植物,如大蒜、洋葱等,其特殊气味能够干扰成虫的产卵行为,起到生态驱虫的作用。

抗性品种选育也是防治高粱条螟的重要方向。科研人员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抗虫性较强的高粱新品种,这些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条螟的侵害,减少损失。推广种植这些抗性品种,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害虫的危害程度。

综合管理策略的实施是确保防治效果的关键。结合上述各种方法,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控害虫种群动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高粱条螟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技术。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和抗性品种,以及实施综合管理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高粱条螟的危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能够为正在与高粱条螟作斗争的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实用的防治建议,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我们的田野,确保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