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害水稻低温冷害
3.合理施肥:晚稻后期,通过促早发施肥策略,确保营养生长提前,如高基肥比例。若施用磷肥与有机肥,能促进秧苗快速生长,抵御冷害。低温来临前,喷施“920”溶液也有助于提早抽穗。4.水温调节:低温时,通过夜灌河水或灌薄水以防御冷害,气温5℃时,水深以叶尖露出水面为宜。在连续低温下,应定期。
二、水稻低温冷害防治方法
实施科学施肥,通过增加水分来提升土壤温度,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科技手段:推广使用水稻地膜覆盖技术,这一创新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稻田土壤的温度、光照、水分和气体环境,为水稻创造更理想的生育条件,从而显著缓解低温冷害问题。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望带来显著的生产效益。在低温地区,低产稻田可能实现产量。
三、水稻遇低温怎么办?
水稻扬花期、灌浆期遇底温,一要采取“日排夜灌”,以水调温,改善田间小气候,防御低温,减轻冷害的危害。阴天常换水,以调节稻田温度及补充水中氧气。抽穗始期,灌浅水。二是在水稻抽穗期、灌浆期遇低温前期,喷芸苔素+氨基酸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覆膜育秧:秧苗发生冻害后,天气转晴时,要在太阳出来之前开始揭膜通风,缓慢提高棚内的温度,避免秧苗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水稻露地湿润育秧:用水将厢面淹没,水位的深浅根据秧苗的高度确定,一般在3厘米左右,这样以水调温可减缓冷害。3、改善育秧田间的小气候:当遇到连续多天低温时,每隔2天更换。
5.在苗田底肥中适量增加磷肥,可以提高秧苗的耐寒能力。6.若秧苗已受到低温冷害,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如排水降湿增温。7.对于水育苗和直播田,应加深水层以保护秧苗(参考图16)。8.对于低温引起的病害,应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9.图16展示了水稻健壮秧苗的例子,拍摄于辽宁2011年,照片。
一是选用耐冷害性强的早熟、优质、稳产的水稻品种。这是预防延迟型冷害的关键。标准是芽期和苗期有较强的耐冷性,在低温条件下发芽性能强,田间成苗率高,能早生快发,并能保证一定的分蘖数;抽穗开花后灌浆成熟快,结实率高。实行计划栽培,培育壮秧,采用保护性栽培技术,确定安全齐穗期。二是提高。
据研究,在水稻开花期发生冷害时喷施各种化学药剂和肥料,如九二〇、硼砂、萘乙酸、激动素、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据广西农学院试验,将30毫克/千克的九二〇或和2.0%的过磷酸钙液混合喷施,在冷害时可减少空粒率5%左右,减少秕粒率5%~8%。另外,喷施叶面保温剂。
对苗期低温冷害,首先应从预防入手,适期播种,地温稳定通过5℃方可旱育苗(保温)播种。苗田底肥适当多施磷肥,可提高秧苗耐寒能力。如果秧苗受到低温冷害,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排水降湿增温。水育苗和直播田要加深水层护秧(图16)。对于低温引起的病害,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图16水稻健壮秧苗(辽宁。
北方受寒流的影响比较大,水稻秧苗易受不同程度的冷害和冻害,给秧田管理和本田插秧造成了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插秧进程。为搞好秧田管理,减轻低温危害,特提出以下水稻苗床管理及插秧技术意见。(1)抗低温措施。①大棚育苗,应减少、延缓通风,棚周围要围好草帘,棚内平铺地膜,并可在夜里1:00~。
(3)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低温年少施氮肥可以减轻冷害,高温年增施氮肥可以获得增产。因此,要根据气象条件决定施肥量的多少。(4)多施有机肥和磷肥。有机肥营养全,能有效地维持水稻体内氮素营养的平衡,减少障碍型冷害的发生。磷肥能提高水稻耐寒能力,具有抗御低温冷害的作用。(张文忠)。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低温冷害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早春播种和晚秋收获期间,低温不仅会延长水稻的生长期,还可能导致不育、空秕率增加,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作物死亡,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水稻低温冷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认识到水稻对温度的敏感性。水稻是一种喜温植物,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水稻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分蘖期为20-30℃,孕穗至抽穗期为25-35℃。当气温低于这个范围时,水稻的生长将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品种选择与培育:选用耐寒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预防低温冷害的根本措施。通过育种技术,可以选育出具有较强抗寒性的水稻新品种,这些品种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正常生长,保证产量和品质。
2. 调整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调整播种时间,避开低温高发期。例如在早春播种时,可以适当推迟播种时间,以减少苗期遭遇低温的风险。
3. 水肥管理:合理的水分和肥料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在低温来临前,适当增加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可以减轻低温对根系的伤害。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4. 覆盖保温:在低温季节,采用地膜覆盖或稻草覆盖的方式,可以在地表形成一层保护层,减少热量散失,提高地温,从而保护水稻免受冷害。
5.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低温条件下,使用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等,可以促进水稻生长,缓解低温带来的不利影响。
6. 建立预警系统: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建立低温冷害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气候变化,一旦预测到低温天气即将到来,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减少损失。
7. 综合农艺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综合农艺措施,如改良土壤结构、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等,增强水稻的整体抗逆性。
水稻低温冷害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减轻低温冷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实用的水稻低温冷害防治知识,帮助大家在面对气候变化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确保水稻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