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稻飞虱用什么药防治
(1)农业防治。在稻飞虱发生期内,采用干干湿湿灌水方法比长期保水田虫量明显减少。水可调节肥料的供应,影响水稻长势,从而影响稻飞虱发生程度。降低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田间湿度。合理轮作可减少田间虫口基数,恶化稻田稻飞虱生长环境,是建立良好的稻田生态系的基础,如稻蔗轮作,早稻与晚。
2、水稻飞虱病的预防与治疗求大神帮助
在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地区,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选用噻嗪酮防治,对于田间有一定数量的高龄若虫稻田,可在防治中加异丙威,速灭威等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也可使用噻嗪酮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复配制剂,如35%正欢(噻·异),并适当提高亩用药量。在褐飞虱为主的地区,对于田间虫龄相对比较整齐。
3、水稻稻飞虱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科学管水,适时晒田科学的管水方法是坚持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做到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1.配方施肥,平衡营养偏施氮肥、过多施用氮肥都会加重稻飞虱发生程度;增施磷、钾、硅肥均能提高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同时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确定磷钾肥的用量,并增施一定数量。
下面来了解一下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吧保护天敌,自然控害,防止害虫再猖獗。农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是飞虱天敌,黑肩绿盲蝽吮食飞虱卵液,蜘蛛捕食活动的飞虱,生产中可以通过使用低毒高效农药来减少对天敌的伤害,田埂种植大豆来提供天敌栖息条件,不用菊酯类和三唑磷农药来防止害虫再猖獗和。
(3)药剂防治。其关键在掌握时机,及时控制。稻飞虱防治指标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分蘖期5头/丛,抽穗期5~10头/丛,灌浆乳熟期10~15头/丛。灰飞虱因有传毒能力,防治时,应抓住1~2代成虫迁飞高峰期和低龄若虫孵化高峰期,将其集中消灭在秧田期和本田初期。喷雾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667。
其次讲一下,稻飞虱的防治方法。(1)选育抗虫丰产水稻品种,最好在整个生长期内,都创造出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环境条件,对水稻种植要合理布局,实行连片种植,防止稻飞虱来回迁移,辗转为害。(2)在水稻生育期,要实行科学管理肥水:施肥要做到控氮、增钾、补磷;灌水要浅水勤灌,适时。
第二,根据稻飞虱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规律合理用药控制稻飞虱的发生。在水稻移栽前打好“送嫁药”,一般用吡蚜酮或烯啶虫胺加宁南霉素或香菇多糖。水稻大田结合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等病虫害使用烯啶虫胺或烯啶虫胺+吡蚜酮等药剂2
②主要虫害的防治二化螟: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亩用杀虫双36g~45g或杀虫单45g~55g或三唑磷20g兑水50kg喷雾,但蚕桑养殖地区不宜使用杀虫双、杀虫单(防治指标见附录D)。三化螟:根据虫情预报,掌握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亩卵块发生量在50块以上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同二化螟。稻飞虱:当百丛虫。
大家知道艾绿士能杀死稻飞虱吗艾绿士是能杀死稻飞虱的,防治稻飞虱要充分利用农业增产措施和自然因子的控害作用,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天敌繁殖和水稻增产的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虫情,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艾绿士产品特点:生物活性更高艾绿士的技术指标比菜喜更突出,显著较灭多威、拟除虫。
防治时间:7月11日~7月13日。防治对象: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秧田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中稻和早栽一季晚稻)、稻瘟病,兼治稻蓟马、稻螟蛉等。3、防治指标:二化螟枯鞘株率3%以上、稻纵卷叶螟亩幼虫密度10000头以上、稻飞虱百丛虫量苗期500头孕穗期1000头以上、纹枯病。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健康生长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众多威胁水稻生产的病虫害中,水稻飞虱是一大难题。它们不仅直接损害水稻叶片和茎秆,还能传播病毒,造成更严重的病害。因此掌握水稻飞虱的防治指标,对于确保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水稻飞虱的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常见的水稻飞虱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等,它们大多属于同翅目飞虱科。这些飞虱以吸取水稻植株汁液为生,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营养输送,导致减产甚至死亡。飞虱繁殖速度快,一旦条件适宜,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爆发成灾。
我们来探讨水稻飞虱的防治指标。这些指标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点:
1. 飞虱种群密度:这是最直接的防治指标之一。通过定期调查田间飞虱的数量,当每平方米水稻上的飞虱数量超过一定阈值时(例如5-10只),就需要采取防治措施。这个阈值因地区、品种和季节而异,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
2. 飞虱卵量:除了成虫数量,卵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飞虱的卵孵化后很快就会形成新的成虫,增加防治难度。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带卵的植株,可以有效减少后续飞虱的数量。
3. 水稻生长阶段:不同的生长阶段,水稻对飞虱的抵抗力不同。例如分蘖期和抽穗期的水稻更容易受到飞虱的侵害。在这些关键时期,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
4.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飞虱的生存和繁殖。在温暖湿润的季节,飞虱繁殖速度加快,此时应提高警惕,密切监控飞虱动态。
5. 水稻品种抗性:选择抗飞虱的水稻品种种植,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飞虱的危害。因此了解不同品种对飞虱的抗性水平,也是制定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
6. 历史数据和经验:历年的飞虱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可以为当前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结合历史数据和农民的实际经验,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防治时机和方法。
在实际防治工作中,通常会采用综合管理策略,包括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农业措施如合理施肥、浅水灌溉等可以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物理防治如使用黄板诱捕成虫;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农药直接杀灭飞虱;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如瓢虫等控制飞虱数量。
水稻飞虱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具体的防治指标来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通过对飞虱种群密度、卵量、水稻生长阶段、环境因素、水稻品种抗性和历史数据的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水稻飞虱的危害,保障水稻的高产稳产。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水稻飞虱的防治指标,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记住,只有科学、及时、综合地管理,才能确保我们的“绿色守护者”——水稻健康成长,抵御飞虱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