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玉米螟危害极大,春玉米螟的防治方法有什么?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有芯叶虫蛀现象,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灌玉米大喇叭口,防治玉米螟效果很好。此时用量少,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好,农药成本低。防治方合理密植:根据种植季节、品种、高度、生长期长短,每亩3000
2、春玉米螟虫危害大,春玉米螟虫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钾肥施用量,避免氮肥过量施用。及时防治,在幼虫三龄前进行化学防治。玉米螟化学防治的最佳时间是心叶丛末端(心叶丛外的绿叶被剥去,仅有2
3、玉米螟害虫的防治方法
3、生物防治在防治玉米螟时,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这种方法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在玉米螟产卵期间,每二亩释放1
4、玉米螟要怎样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①秋收后或春季4月前,处理玉米、高粱等的秸秆、穗轴、根茬及苍耳、龙葵等杂草,消灭其中的越冬幼虫,降低虫源基数。②设置早播诱虫田诱集成虫产卵,之后再集中消灭。③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灯在夜间诱杀成虫。(2)生物防治。①释放。
5、玉米螟防治措施
利用白僵菌防治,如在早春对秸秆封垛喷撒,或在玉米心叶中期施入含有白僵菌的煤渣颗粒,能够有效抑制玉米螟的生长。Bt可湿性粉剂在卵孵化期喷施也能控制虫害。现代化的防治技术还包括灯光诱杀成虫和生物防治,如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释放赤眼蜂,以及在特定时期施用辛硫磷乳油颗粒剂。
通过释放玉米螟的天敌,可以达到防治效果,例如释放赤眼蜂、黑卵蜂等。,在螟虫的卵中产卵,并通过取食蛋黄和化蛹,使螟虫死亡,从而达到抑制田间螟虫种群数量的目的。二、从控制成虫数量的角度玉米成虫有趋光性。因此,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防治玉米田的黑光灯。黑光灯可以发出波长约为365纳米的不可见紫外线。
玉米穗期防治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的田块,在抽丝盛期用药防治;虫穗率超过30%的,在抽丝盛期用药后6~8天再用药1次。药剂可选用上述药剂的任何一种,在玉米丝及上下各两片叶的叶腋内撒施。危害严重的剪去花丝,在穗顶抹一层药泥,药泥用90%晶体敌百虫50克加水15公斤溶解,。
一代幼虫主要危害春玉米和小麦,但由于面积大,对小麦的危害不严重。7月上旬是二代成虫产卵高峰期,7月中旬是二代幼虫为害高峰期,也是夏玉米营养生长最旺盛时期,二代对夏玉米为害最严重。8月上旬是第三代成虫产卵期。幼虫孵化后主要危害玉米雌雄穗,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因此,防治玉米螟不仅要控制二代。
(1)在东北春玉米区,用白僵菌封玉米秸秆垛消灭越冬幼虫。在5月上中旬,于越冬代玉米螟幼虫化蛹前,每立方米垛量用白僵菌(每克含孢子量300亿)10~20克喷粉封垛。玉米螟(2)在田间玉米螟卵孵化盛期,将白僵菌颗粒剂直接撒入玉米心叶中,或将白僵菌粉剂拌成毒土后撒入喇叭口中,用量为每公顷750克。
(2)物理防治:设置诱虫灯,在成虫发生期晚上开灯诱杀成虫;或利用雌性信息素诱芯诱杀雄虫,每亩1~2个诱芯。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显著作用,成本低。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和末期分别放蜂,每666.7平方米放蜂1万
随着春天的脚步逐渐临近,田野间的生机勃发,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期。春季不仅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也是病虫害活跃的时期。特别是对于玉米种植者来说,春玉米螟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害虫。因此了解和掌握春玉米螟的防治技术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春玉米螟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帮助农民朋友们保护好他们的“金黄希望”。
我们需要了解春玉米螟是什么以及它的危害性。春玉米螟,学名叫做玉米螟蛾,是玉米田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它的幼虫会钻入玉米茎秆内部,取食植株的营养组织,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被害虫侵害的玉米容易受到其他病原菌的感染,进一步加剧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春玉米螟的危害,我们需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防治手段。通过合理轮作,避免连续种植玉米,可以减少土壤中越冬的玉米螟数量。深耕翻土可以将越冬的蛹暴露在地表,使其无法正常羽化成成虫。清除田间杂草、残株和秸秆,减少害虫的藏身之所,也能有效降低害虫密度。
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或寄生性昆虫对春玉米螟进行自然控制。例如放养赤眼蜂等寄生性昆虫,它们的卵会寄生在玉米螟的体内,消耗其营养,从而控制其数量。可以采用性诱剂或集虫灯吸引成虫,减少其繁殖机会。
3. 化学防治
当害虫密度较高时,可选用对人畜相对安全的农药进行喷洒。但需要注意,化学防治应作为最后的选择,因为不当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选择低毒、高效、易降解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使用。
4. 抗虫品种选育
研究和推广抗虫性强的玉米品种是长远的解决方案。通过育种技术培育出具有较强抵抗力的品种,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减轻害虫造成的损失。
5. 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害虫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害虫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定期调查田间害虫数量,一旦发现害虫密度超过经济阈值,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6. 科学种植管理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害虫的发生。过密的种植和过量的氮肥往往会导致害虫爆发。因此科学管理农田,平衡施用肥料,不仅有助于作物健康成长,还能有效抑制害虫发展。
春玉米螟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抗虫品种选育、监测预警以及科学种植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防治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春玉米螟的危害,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让农民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文章《春季守护者:春玉米螟防治技术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