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芹菜菌核病用什么药最管用
芹菜菌核病,该病多发于叶片,呈暗色污斑,受害部位呈褐色水渍状,最终会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洒,每5
二、芹菜菌核病防治方法
轮作倒茬,与葱蒜类轮作,在无病害的土壤上培育壮苗;多施腐熟有机肥,从无病地或无病株上采种,播种前晒种,并用新高脂膜拌种以驱避地下病虫;及时清除病株,喷施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巩固。
三、芹菜菌核病用什么药安全高效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农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四、菌核病用什么效果好
您好!芹菜菌核病如发现病株应及时清除,并根据植保要求喷施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针对性药剂防治!如加上有机硅,可以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芹菜菌核病为害芹菜茎、叶。病害常先在叶部发生,发病初叶片形成暗绿色病斑,潮湿时表面生白色菌丝层,后向下蔓延,引起叶柄及茎发病。病处初为褐色水渍状,后形成软腐或全株溃烂,表面生浓密的白霉,最后形成鼠类状菌核。用菌核净或者腐霉利或者定酰菌胺或者嘧菌环胺或者密霉胺或者咯菌净等药防治。
采用药剂防治:①菌核病发病初期喷洒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土壤选择:我们在种植芹菜时要选择未种植过伞形科草本植物的田块,要求土壤无病菌,无虫害,并且排水性较好的田块,防治积水过多,导致。
整体生长茂盛,品质优良。最后,当发现病株时,务必及时清除,以防止病害扩散。根据植保标准,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洒。同时,配合使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可以增强药效,提高药剂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和防治菌核病,确保芹菜的健康生长。
芹菜叶斑病用氟硅唑或者咪鲜胺锰盐或者吡唑醚菌酯或者苯咪甲环唑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溴菌清等药防治芹菜心腐病,缺硼钙造成的问题。喷施硼钙肥预防软腐病,细菌性病害。喷施噻菌铜或者农用链霉素或者中生菌素或者叶枯唑或者氯溴异氰尿酸等药防治。
每667平方米喷洒60升,每8~9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对于棚室种植,可以使用15%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用量250克,熏蒸一夜,每隔8~10天进行一次,连续防治或与其他方法交替进行,直到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这样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菌核病的发生。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芹菜是一种广受喜爱的叶菜类作物。芹菜菌核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对芹菜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这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能够迅速蔓延,导致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大幅下降。因此了解并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保障芹菜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我们需明确芹菜菌核病的主要症状。受感染的芹菜植株通常会出现褐色或黑色的菌核,多分布在叶柄和叶脉之间。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会逐渐枯黄、萎蔫,并最终死亡。在湿润的环境中,菌核还会释放出大量的孢子,加速病害的传播。
针对芹菜菌核病的防治,科学用药是关键。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用药策略:
1. 选择合适的药剂:市场上有多种杀菌剂可以用于防治菌核病,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在选择药剂时,应考虑到药物的针对性、效果、安全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最好选择那些具有系统作用且对真菌有较强抑制力的药剂。
2. 施药时机:适时的施药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一般来说,在发现初期症状时立即使用杀菌剂是最佳的时机。根据气象条件和芹菜生长周期进行定期预防性喷药也是必要的。
3. 合理配比与稀释: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配制药剂,避免过量或浓度过低影响药效。正确的稀释比例能确保药液均匀覆盖在植株上,提高防治效果。
4. 喷雾技巧:在喷药时,要注意使药液能均匀地覆盖到叶片的上下表面,特别是叶柄和叶脉这些容易藏匿菌核的部位。使用细雾状的喷头可以提高覆盖率和吸收效率。
5. 交替用药: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菌剂可能会导致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因此建议交替使用不同成分的药物,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6. 综合管理措施:除了化学防治外,还应结合农艺措施进行综合管理。比如,通过轮作、深翻土壤、清除病残体等方式减少病原菌的生存机会。
7. 注意安全间隔期:每种农药都有其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喷药至采收的最短时间。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芹菜在上市前不含有害物质。
8. 培训与知识普及:农民朋友应该接受有关芹菜菌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防治能力。
防治芹菜菌核病的科学用药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药物的选择、施药时机、配比稀释、喷雾技巧、交替用药、综合管理以及遵守安全间隔期等。通过科学的用药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文章从识别病症开始,逐步深入探讨了各个防治环节,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防治方案。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才能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