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乡野小农  2025-03-13 09:45:33   26  7 赞

玉米丝黑穗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1、玉米黑穗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土壤温度较低并且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有利于丝黑穗病的流行。反之地温高、出苗快,发病则轻。因此,在冷凉山区,丝黑穗病发生就重。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防治要点:用25%粉锈宁羟锈。

2、玉米黑穗病怎样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技巧

当种子发芽时,病菌也萌发,侵染幼苗,随植株的生长,最后破坏穗部,成为黑粉。连作地、耕作粗放、覆土过厚、土壤干燥都有利于侵染发病。(3)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及时摘除病穗或拔除病株;与豆类作物轮作;适期播种,促使种子早发芽,出土快,减少发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千克拌种200千克,或50。

3、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旱地与水田相比,土壤情况较好的旱地在预防玉米丝黑穗病上具有天然优势。在良好的土壤环境下,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较好,抗病能力也相应增强,从而减少了病害的侵袭机会。相反,水田等土地情况较差的区域,由于土壤环境的限制,玉米植株的生长状态可能受到影响,使得其在面对病害时更为脆弱,增加发病风险。

4、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多种因子有关。连作重茬会使病情逐年加重;高寒冷凉土壤墒情差的旱地发病重;施用未腐熟的粪肥也可加重病情。

雌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肿瘤。(2)侵染途径及发病规律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堆肥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源。玉米抽雄前后如遇干旱,常造成细胞膨压降低,抗病力变弱,利于病菌的侵染和发病。田间高温多湿,以及暴风雨后造成大量损伤,都会造成严重发病。连作。

玉米不耐涝,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区,要注意排水或采取垄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涝害。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有30多种,经常发生叶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小斑病、大斑病、圆斑病、灯蛾、病毒病、茎腐病、锈病、炭疽病、霉斑病、矮花叶病、普通花叶病等。

发病规律: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亚门真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maydis)。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26

玉米不耐涝,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区,要注意排水或采取垄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涝害。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有30多种,经常发生叶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小斑病、大斑病、圆斑病、灯蛾、病毒病、茎腐病、锈病、炭疽病、霉斑病、矮花叶病、普通花叶病等病害及粘虫、玉米螟、。

玉米目前发生普遍而又严重的病害有茎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等,虫害有亚洲玉米螟等。做好病虫害防治对提高亩产,增加效益意义重大。一、常见病害1.玉米茎腐病。该病是土传病害,病原菌在种子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带病种子和病残体是主要初侵染源,从根部伤口侵入,一般在乳熟后期开始发病。防。

玉米丝黑穗病:玉米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400~600克(有效成分8~12克)拌种。充分拌匀后播种。3、高粱丝黑穗病:高粱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400~600克(有效成分8~12克),或用6%立克秀悬浮剂商品量100~150克(有效成分6~9克)。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技巧,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和防治这一病害。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的雄穗上,表现为雄穗变黑、变形,甚至腐烂。具体症状如下:

1. 雄穗变黑:感染病菌后,玉米雄穗逐渐变黑,失去正常的绿色。

2. 雄穗变形:受病菌侵害的雄穗,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如弯曲、扭曲等。

3. 雄穗腐烂:严重感染病菌的玉米雄穗,会出现腐烂现象,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4. 雌穗受损:部分玉米丝黑穗病病菌还会侵害雌穗,导致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玉米的结实率。

二、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

1. 病菌来源:玉米丝黑穗病的病菌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病残体和带菌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菌会迅速繁殖,成为侵染玉米的主要病原体。

2. 侵染途径:病菌通过风雨、昆虫等途径传播,侵入玉米植株的幼嫩组织,如叶片、茎秆等。随着植株的生长,病菌逐渐侵入雄穗,导致雄穗发病。

3. 发病条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光照不足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加重病害的发生。土壤肥力不足、排水不良等因素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三、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技巧

1. 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最有效方法。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2.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3.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土壤过于干燥或过湿。

4. 种植密度适宜:适当调整种植密度,避免过密种植,以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5. 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杀菌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使用药剂时,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喷洒,确保药剂的有效利用。

6.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拮抗菌等生物防治手段,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病害。了解其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技巧,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