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植的大蒜得了菌核病,有何防治方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大蒜菌核病的最佳防治时间是春季的3月下旬~4月上旬;秋季的最佳防治时间是10月份的中下旬。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在菌核为发病或者发病初期就开始防治。农业防治轮作:建立轮作制度,建议大蒜的连作不要超过5年,种2~3年的大蒜后在轮作1年小。留种:选择健康无病的大蒜留种。清残:大蒜收获后要及时。
2、种植的大蒜得了菌核病,有何防治方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防治大蒜菌核病应以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1.农业防治:
3、怎么预防自己种大蒜出现菌核病
要预防大蒜菌核病,种植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实行作物轮作,每2
4、大蒜菌核病防治措施
防治大蒜菌核病,种植策略和管理措施至关重要。首先,建议采用轮作方式,每种2
5、种植的大蒜得了菌核病,有什么好的防治方法?
5,大蒜发病初期,可以用菌核净,腐霉利等药剂兑水喷施或灌浇。防止大蒜发病还可用药剂拌种,所用药剂可用腐霉剂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拌蒜种,晾干后即可栽种。总之,大蒜菌核病虽然不是危害太严重的病害,但不要掉以轻心,要从源头上预防,注意蒜种的拌种,水肥和土壤的管理,发病初期用药物防治,一般。
菌核病: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易发生,湿度大时有灰色霉层,伴随病部干枯,在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果、病花、病叶,轻摘轻拿,集中销毁,减少扩散。清洁田园是减少初侵染和再侵染的关键。如果已经发病,建议用35%腐霉.异菌脲(克灰利),或啶酰菌胺,或40%嘧霉胺(点峰),或50%异菌脲(扑果因。
种植大蒜的时候,出现了菌核病,这是很多农民,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因为这样一来,就会严重的影响产量,产量不高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个人收益。要想进行有效的防治,就应当在种植大蒜的土壤中,进行适量的驱虫。还要定期,去除杂草。选择大蒜种子的时候,就应当选择,品质好的蒜头。进行轮作倒茬的。
大蒜菌核病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重点喷茎基部,隔7
综合防治预防为主一是轮作换茬,在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二是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最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进行。三是培植壮苗,以增强蒜株抗病力。四是进行药剂拌种。播种前,建议用满适金悬浮种衣剂(咯菌腈.精甲霜灵)拌种。或用相当于种瓣重量0。
防治方法:①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集中烧毁或深埋。②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③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防2~3次。(5)大蒜干腐病干腐病在整个生育期及贮运期均可发生,尤以贮运期发病严重。田间发病时叶尖枯黄,根部腐烂,。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病害的防治一直是农民和农业科学家关注的重点。大蒜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调味品及药用植物,其健康生长对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大蒜菌核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严重威胁着大蒜的生长和产量。本文将详细探讨大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了解大蒜菌核病的病原体及其特性是进行有效防治的前提。该病由一种称为“蒜白绢病菌”的真菌引起,学名为Sclerotium allii。这种真菌能在土壤中形成坚硬的菌核,抵抗不良环境,如干旱或低温,并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染大蒜植株,导致叶片枯黄、茎秆腐烂,最终形成新的菌核。
大蒜菌核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气候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菌核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连作种植也是导致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连续种植大蒜会导致土壤中菌核数量的增加,增加病害发生的几率。不当的田间管理,例如过度密植、缺乏适当的排水系统等,也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让我们探讨大蒜菌核病的传播途径。菌核可以通过水流、农具、昆虫甚至人的操作等多种方式传播。受感染的种蒜和带有菌核的土壤残体是主要的初侵染源。一旦菌核进入新的田块,它们就能在合适的条件下迅速扩散。
针对以上情况,防治大蒜菌核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治策略:
1. 轮作制度:改变单一作物种植模式,与其他非寄主作物如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的菌核数量。
2. 抗病品种:选择和培育抗病性较强的大蒜品种,这些品种能更好地抵御病害侵袭。
3. 土壤消毒:利用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土壤处理,杀灭或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
4. 合理施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料,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因为高氮水平会促进病害发展。
5. 田间管理:改善田间通风和光照条件,适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6. 生物防治:使用天敌微生物,如拮抗菌株或生物农药,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和扩散。
7.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采用化学杀菌剂,但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时期,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大蒜菌核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防治手段都不可能完全杜绝病害的发生,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并持续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科学研究在病害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抗病基因、生物防治方法和环保型化学制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病原菌群体。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病害识别和防控能力,也是确保防治效果的关键。
大蒜菌核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方面的内容。只有通过综合管理和科学防控,才能有效地保护大蒜作物,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