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铃薯环腐病危害极大,马铃薯环腐病该怎么防治?
如果开始发病,可以采用硫酸链霉素以及霉素可溶性粉剂等药物,要将其合理稀释。腐病对马铃薯的危害非常重,所以在初期要做好综合防治,要从根源上筛选良种,最后要做好田间管理与腐病治理等工作。
二、马铃薯环腐病防治方法
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环腐病,首要措施是建立专门的无病留种田,推荐采用整薯播种,以降低病菌传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此与品种改良相结合,利用杂交实生苗培育无病种薯,如东农303、郑薯4号等已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在播种前,对种薯进行严格筛选,先将种薯在室内放置数日进行晾种,期间需不断剔除出。
三、马铃薯环腐病用啥药?
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一500倍液、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
种薯如需切块,切刀可用0.2%升汞水、或0.1%高锰酸钾液等浸渍消毒,做到切一块消毒1次。同时也可用45%敌磺钠湿粉150克/100千克种薯,或70%敌磺钠可溶粉剂210克/100千克种子进行拌种,也可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然后晾千播种。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除病株,携出田外集中处理。
(3)建立无病留种地,播前精选种薯,淘汰病薯,并用600倍2.5%氟哌酸液(或800倍氧氟杀星液)加600倍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液处理种薯与切刀,严防切刀传病。(4)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磷钾肥和微肥,苗期喷施600倍天达2116壮苗灵液,促进秧苗健壮。(5)发棵期、结薯期结合预防晚疫病喷施600倍。
防治病毒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选择抗病毒的马铃薯品种,用整薯或实生薯作为种薯;(二)防治蚜虫。蚜虫会在薯间传播病毒,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喷杀;(三)发病初期可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化学药品防治。二十八星瓢虫瓢虫对马铃薯的危害较。
赤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具体办法如下,把块茎浸泡在浓度为5~10ppm的赤霉素中10~20分钟,千万注意块茎在休眼状态下进行。马铃薯环腐病,不仅仅是让种植马铃薯的薯农头痛的事情,就是我们作为食客,平时里购买和准备食用马铃薯时,都可能会时不时碰到被环腐病为害的马铃薯。主要由于薯块受损,细菌从伤口入侵。
防治马铃薯环腐病:加强栽培管理。施用磷酸钙作种肥,在开花后期,加强田间检查,拔除病株及时处理,防治田间地下害虫,减少传染机会。药剂防治:播种前用3%中生菌素拌种,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杀秧后全天喷雾氢氧化铜,可以较好保护地下薯块。仅供参考!
环腐病是一种薯块带病、切刀传播的细菌性病害。它只能寄生在活体上,不能在土壤中传播,但可被携带包装和运输工具上。最初症状在叶片上出现黄色斑,严重时侧枝变黄、萎蔫。是维管束病害。防治要点:①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②切刀消毒,切种时用75%的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③切种时及时。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黄眼圈,属棒状杆菌,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不长,是一种危害输导组织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是通过种薯带菌传播,严重感病的薯块不能发芽,轻病株出苗后,植株瘦小,长势缓慢,叶片产生淡黄色斑纹,变褐,叶缘卷曲枯焦,叶柄下垂,植株由下向上逐渐萎蔫枯死,枯死后叶片不。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各种植物病害不断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其中就包括了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马铃薯环腐病。这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能够迅速传播,导致马铃薯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了解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和防治这一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明白马铃薯环腐病是由什么引起的。这种病是由一种名为“环腐病菌”的细菌性病原体引起,该细菌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一旦条件适宜,就会感染马铃薯植株,并通过水分和土壤迅速传播。被感染的马铃薯块茎会出现特有的水渍状暗褐色病斑,随后逐渐扩大并深入块茎内部,最终导致整个块茎腐烂。
针对这种病害,农民和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在化学治疗领域,抗生素和铜制剂等化学药剂被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由于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考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在生物农药和综合管理措施上。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植物病害的一种方法。例如某些拮抗细菌和真菌可以与环腐病菌竞争生存空间和养分,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这类生物农药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对人类和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也较高。
除了生物农药之外,综合病害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是另一种有效的策略。IPM强调使用多种方法来减少对单一化学药剂的依赖,这通常包括种植抗病品种、改善农田卫生、轮作和适时的农艺措施等。
在抗病品种方面,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培育出多个具有抗环腐病特性的马铃薯品种。这些品种通过增强自身的防御机制,提高了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农田卫生管理同样重要。及时清除田间残留的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病原菌的潜在寄主和栖息地,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合理轮作也可以打破病害的生命周期,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密度。
在农艺措施方面,适时灌溉、合理施肥和适当的作物密度管理都能够提高作物的整体健康水平,从而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力。
在某些情况下,化学药剂的使用仍然是必要的。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选择对环境和人体影响较小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避免过量施药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问题。
马铃薯环腐病的有效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实施综合病害管理、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和必要时的化学药剂,我们可以显著降低这种病害的发生和危害,保障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实践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对抗马铃薯环腐病的斗争将更加有力,更加高效。
在未来,持续的研究和创新将为农业提供更加先进的工具和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通过全球农业社区的共同努力,我们将能够确保食物供应的安全,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农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