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孕穗拔节期病害防治:确保丰收的关键步骤

乡野小农  2025-03-16 15:13:41   7  9 赞

水稻孕穗拔节期病害防治:确保丰收的关键步骤

一、什么是拔节孕穗期

水稻孕穗拔节期病害防治:确保丰收的关键步骤

1.及时施肥:在拔节孕穗期,水稻需要大量的养分来支持其快速生长。因此,农民们需要及时施用有机肥、化肥等肥料,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求。2.注意灌溉:在拔节孕穗期,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保持其正常的生长状态。因此,农民们需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水稻根。

水稻孕穗拔节期病害防治:确保丰收的关键步骤

二、水稻叶尖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

水稻叶尖发黄干枯可能是水稻叶尖枯病。防治方法:播种前,使用50%多菌灵250

三、水稻各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技巧

提高水稻产量需关注关键时期的技术应用,如拔节期防止稻瘟病、孕穗期用钾肥提高穗饱满度等。盐碱地改造农田产量低,可通过早期泡田、经常排水、使用生物性菌肥、测土施肥等方法解决。预防病虫害、抓住关键时期、复配药物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核心策略。陶李缘,农业生化资深专家,致力于普及农业植保技术,通过千。

(1)建立无病留种田,防止稻曲病病原菌远距离传播和扩散。(2)在水稻拔节期至齐穗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以减轻稻曲病的发生程度。(3)根据稻曲病发生的特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施一次药,防治效果可达到85%以上。防治稻曲病的药剂有:25%三苯醋锡可湿性粉剂,5%络氨铜水剂,77。

在并没有病发以前喷撒井冈霉素+芸苔素内酯3000倍液,用少许的药就可防治。2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快速传播快,可依靠风吹雨打散播,特别是碰到连续阴雨天,更适宜稻瘟病病菌散播并发展趋势,为了提高稻瘟病的防止效果,可在水稻抽穗前两个星期和齐穗后5天左右,各喷撒一次50%异。

1.水稻纹枯病的防治(1)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全国各稻区都有发生,为水稻另一重要病害之一。早、中、晚稻皆可发病。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盛期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严重发生年份减产20%以上。(2)防治措施一是合理密植,实行东西向宽窄行条栽,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

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危害。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危害。防治方法有:①选育推广抗虫丰产品种,如杂交稻Y两优302等。②防治稻飞虱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首先是要加强栽培管理,不要偏施氮肥,防止后期贪青徒长,抓好露晒田,降低田间郁蔽度。

最佳防治时期是水稻分蘖盛期(移栽后约1个月,通常在6月5日至25日之间),应统一进行防治。使用二化螟杀虫剂如氯虫脒或18%杀虫剂双撒(250克/亩)或氯虫蓝,严重情况下每7

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有利于蚁螟的蛀入,受害最重。圆杆和齐穗后组织器官较坚硬,蚁螟不易蛀入。防治措施:查卵块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一般在卵孵高峰前1—2天用药;发生量大,需防治两次的,第1次在卵孵始盛期用药,隔6—7天用第2次。查卵块孵化期,定防治适期,以卵块孵化期为主要依据,结合考虑水稻生育。

凡地力肥、基肥足、稻苗长势旺、叶色墨绿的,宜适当少施;反之,则适当多施。4、除草管理水稻已经进入孕穗期,对于外来的不利条件极易敏感,容易造成畸形穗或大幅减少每穗粒数。因此,草多的地块只能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的方法,不能打除草剂。5、病虫害管理根据病虫情报,做好防治工作。

水稻作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健康生长与产量直接关系到亿万人口的粮食安全。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孕穗拔节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稻株不仅决定了最终的穗数和粒数,而且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也相对较弱。因此了解并掌握此阶段的病害防治方法,对于确保水稻的高产稳产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需要明确在孕穗拔节期常见的几种病害类型。这一阶段最容易发生的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这些病害一旦发生,会迅速蔓延,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减产或绝收。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纹枯病则主要表现为叶片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并向上延伸,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白叶枯病则是由细菌引起,病症表现为叶片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枯死斑点,最终导致整个叶片枯死。

面对这些病害,农民朋友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

1.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预防病害的第一步。通过科学选育,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过量或不均衡的施肥会降低水稻的抗病能力,增加病害的风险。因此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对预防病害至关重要。

3. 水肥管理:适当的灌溉和排水能够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减少病菌的滋生。适时的追肥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4. 化学防治:在病害初期,可以选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以控制病害的发展。但要注意选择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小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者生物制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方法。例如使用拮抗菌或者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病害的发展。

6. 农业措施:及时清除田中的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病菌的越冬和初侵染源。定期翻耕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水稻的生长势。

7. 监测预警:建立病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征兆,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8. 综合管理:将上述各种防治措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病害管理体系,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水稻孕穗拔节期的病害防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农民朋友们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品种特性以及病害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通过综合管理和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保障水稻的健康成长,为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