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豌豆的什么病害,怎么防治?
豌豆褐斑病防治方法:选择高燥地块,合理轮作,选留无病种子,播种前用种子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晾干后播种。合理密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并在生长期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抗病。
2、你好老师豌豆褐斑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
选留无病种子,或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5小时后,置入50℃温水中浸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播种。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进行深翻,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80。
3、豌豆常见病害如何防治?
(2)豌豆褐斑病:选用无病种子;用温汤浸种法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粉剂拌种;与非豆科作物轮作2~3年,采用高畦栽培,适当密植,增施钾肥;发病初喷1∶1∶200倍的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
4、豌豆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①无病株留种,并在播前用50摄氏度温水浸种50分钟②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③豆田应选择高燥地块,并合理密植,实行配方施肥,尤为增施磷钾肥;注意清洁园田,清除杂草与病残体;收获后,冬季应深翻土地④发病初期可喷洒50%苯菌灵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等2~3次,间隔。
5、豌豆上褐斑病用点什么配方比较好
豌豆的褐斑病,可以选用10%苯醚甲环唑、25%苯甲溴菌腈(炭洁),20%氟硅唑咪鲜胺,43%戊唑醇这些治疗性杀菌剂,同时配合70%代森联,80%代森锰锌,25%嘧菌酯、50%吡唑嘧菌酯这些偏保护性药剂一起使用,治病的同时防病
豌豆褐斑病的防治措施首先在播种时要将种子先进行处理,先放在冷水中浸泡4~5小时,然后再放入50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5分钟,除去种子中的病菌。并且可以与非豆科作物进行2~3年的轮作,选择土壤较干燥的地区种植,合理科学的施肥,提高豌豆的抵抗能力。在收获豌豆之后,要及时对田间进行清理,除去病变的茎叶。
病害主要是白粉病、褐斑病及黄顶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每隔7~8天喷一次防白粉病。在早春可用70%百菌清500倍液喷2~3次防褐斑病侵染。黄顶病是一种病毒性或类菌质体性的病害,一般在11月至翌年3~5月份发生,是由蚜虫引发传播。所以,生产上采用10%一遍净15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
预防方法:可以通过混合药剂或混合泥土的方法预防,发病时用多菌灵和百菌清根预防。褐斑病。主要危害叶、茎、荚,叶生病时出现浅紫色斑点,高温高湿环境下斑点迅速扩散,覆盖整个叶,病叶枯萎死亡,有的出现棕色不规则形状的轮纹。主要是因为病菌在种子中过冬,风雨蔓延,种子撒得太早或受到低温冷害,土壤。
豌豆根腐病可能发生在整个繁育期,但多感染开花期。这种病菌是土壤战真菌,可以通过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传播,发病积温为24~33,干旱年和连作的发病中。这种虫子伤害了各种大豆和作物,世代重叠。用幼虫刺穿树干造成伤害,蛀干骨髓部和木质部,幼虫成熟后,在茎壁上咬出羽化孔,蛹羽化。受害植物的下部叶。
豌豆,作为春日里农田中的一抹翠绿,不仅为餐桌带来清新的滋味,也是许多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中,潜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豌豆褐斑病。这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一旦爆发,便有可能将一片片欣欣向荣的豌豆田变为黄褐色的荒地。因此对豌豆褐斑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对于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农民的经济收益至关重要。
要有效预防豌豆褐斑病,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敌人:认识褐斑病**
要战胜一个敌人,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它。褐斑病主要由真菌引起,表现为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甚至脱落。了解褐斑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如温暖潮湿的环境更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传播,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
**二、选择抗病品种:育种与选种**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多种抗病的豌豆品种。这些品种通过育种改良,增强了对褐斑病的抵抗力。因此种植前,应咨询当地农业专家或参考相关研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品种。
**三、田间管理:清洁与轮作**
良好的田间管理是预防褐斑病的关键。这包括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减少病菌的越冬机率;实行作物轮作,避免连续种植导致土壤中病原菌累积。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也能减少田间湿度,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四、科学施肥:平衡营养供给**
过量的氮肥会促进豌豆植株茎叶的过度生长,增加植株的感病性。因此应该施用平衡的肥料,确保植株健康生长,提高自身的抗病力。
**五、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
当其他预防措施无法完全阻断病害时,适时的化学防治是必要的。选择对褐斑病有效的杀菌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使用,避免滥用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和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六、监测预警:定期检查与即时处理**
定期对田间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初期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这可能包括剪除病叶、增加通风或施用杀菌剂等。建立病害监测体系,对天气变化和田间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大大降低豌豆褐斑病的发生概率,保护我们的绿色庄稼免受侵害。预防工作永远在路上,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病原菌的变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以保持警惕,守护我们的田野。
预防豌豆褐斑病是一场涉及知识、技术和管理的全面战役。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细致的管理,我们才能确保豌豆田的健康,让这片绿色的土地继续孕育出甘甜的果实。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农业工作者还是普通的消费者,都应该增强环保意识,支持可持续的农业实践,共同为我们的食物安全和地球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