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二十四节气歌,说说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0.夏至:夏季最热的时候,白天最长,黑夜最短。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要加强抗旱能力,抢蓄雨水。11.小暑:气温高,降雨少,面临梅汛和干旱的威胁。要加强蓄水防旱,同时也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12.大暑:全年最热的时候,农作物生长速度快。要加强田间管理,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13。.
二、你知道四季农事吗给大家说一说
小暑,7月6日左右,天气越来越热。大暑,7月23日左右,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农户们应重点关注大春作物的除草、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立秋,8月6日左右,秋季的开始,气温开始下降。处暑,8月23日左右,炎热夏季即将结束。白露,9月6日左右,气温逐渐降低。这个时期,农户们应指导农户在抓好大春作物。
三、麦冬种植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它主要会发生哪些病虫害?
栽植成活后,要中耕除草,保持土壤70%湿度,麦冬喜湿、喜阴,耐寒植物,在高温、阳光强烈的夏季,要采取遮荫降温措施。进入7月份再浇一次肥,农家有机肥2500公斤,饼肥50公斤,田间管理要注意除草,这个说实话很费人工,全靠手拔!再一个就是病虫害防治,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麦冬地里还可以套种玉米,或者。
1.抓好头季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近期,据植保部门调查预测,2009年水稻稻瘟病、水稻螟虫、坐蔸(赤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穗颈瘟、稻纹枯病等病虫害将重于2008年,呈偏重发生态势。因此,要加强田间病虫害监测,确定防治重点和关键时期,选用对路农药及时防治稻瘟病、水稻螟虫、坐蔸(赤枯病)、稻飞虱、。
大暑:全年中最热的时期,大部分地区炎炎盛暑。农户抓好大春农作物中耕除草、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喜温农作物,生长速度之快达到顶峰。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立秋:凉爽秋季开始,炎热的夏季慢慢退去,气温开始下降。晚稻需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紧。
大暑:全年中最热的时期,农作物生长速度快。农户需要加强大春作物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立秋: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晚稻需要加强除草和中耕工作,同时也要做好秋播准备和棉花摘顶工作。处暑:夏季结束,晚稻生长关键时期。需要做好蓄水工作,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同时也要抢收中稻,确保。
大暑7月23日左右,是全年最热的时期,此时期在农业生产上重点指导农户抓好大春农作物中耕除草、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立秋至霜降立秋:8月6日左右。秋季开始,气温开始下降,开始进入秋季。处暑:8月23日左右。处是止的意思、意味了炎热的夏季即将终止。白露:9月6日左右。气温逐天降低,天气转凉、。
田间管理是保障产量的关键,苗期至花期需进行2至3次中耕除草并培土,确保田间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同时,种薯田在苗期、盛花期和收获期需进行3次病、杂株清理。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如开花时使用银发利预防早、晚疫病,而在低海拔地区需注意防治二十八星瓢虫等害虫。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农作物的产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之一,产量受到天气、土壤、种植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准备、肥料施用、灌溉、病虫害防治等。3、农作物的收获和后期处理也是农作物种植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收获时间和。
三是狠抓示范样板建设,乡农综中心在三台村委会新彝村建设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样板200亩,做到了统一播种时间、统一规范化栽培、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服务,实现了良种良法相配套,科学管理创高产之功效,现长势良好。3.春耕工作情况报告今年春耕生产已顺利结束。春耕期间,各地农机。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大春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问题也日趋复杂多变,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的中后期,病虫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大春农作物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确保农作物健康成长,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
要认识到大春农作物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作物生长的这一阶段,植株逐渐进入成熟期,营养积累达到高峰,一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不仅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可能使整个种植季节的努力付诸东流。部分病虫害还具有爆发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若不及时控制,将会迅速蔓延至整个农田,造成更大范围的损失。
要加强对农作物中后期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的征兆和趋势。例如使用遥感技术和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接着,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综合防治是指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和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例如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数量;使用黄色粘虫板等物理方法诱捕害虫;合理施用农药,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化学药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培养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同样重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科普资料等方式,教育农民识别常见病虫害及其危害,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和时机。鼓励农民采用抗病虫品种,这些品种经过育种改良,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政府和社会应给予更多支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补贴措施,降低农民防治病虫害的成本。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的防治技术和产品。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可以参与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来,比如提供技术支持、捐赠防治物资等。
加强大春农作物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农民防治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确保粮食安全,守护我们的绿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