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教当前如何防治棉铃虫?
3.生物防治:在棉铃虫产卵高峰后3~4天及6~8天,连续喷洒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HD
2、草莓棉铃虫防治方法草莓棉铃虫怎么防治
3、药剂防治:可使用顶百,每20毫升一桶水,均匀喷雾防治。
3、怎样防治棉铃虫?
在棉铃虫产卵高峰后3~4天及6~8天,连续两次喷洒细菌杀虫剂(B.t.乳剂、HD
其次,生物防治也是关键。在苦瓜棉铃虫成虫产卵高峰后的3到4天,可以使用生物制剂如Bt乳剂、HD
药剂防治是关键环节,应在产卵盛期至2龄幼虫蛀果前进行。推荐使用如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和1000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液,以及2000倍20%天达虫酰肼乳油和1000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液交替喷洒,每10
番茄上发生的棉铃虫虽然和棉田发生的棉铃虫是同一种害虫,但在棉田使用的药剂多为高毒长残留杀虫剂,万万不可引用到菜田当中来防治番茄上的棉铃虫。在番茄作物上打药必须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且由于棉铃虫是钻蛀性害虫,必须抓住卵期及低龄幼虫期(尚未蛀入果中)施药,所以能够杀虫兼杀卵的。
大面积连片种植玉米诱集带利用棉铃虫喜欢在玉米上栖息、产卵的习性,在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可有效减少棉田落卵量,并通过适时药物防治,可有效杀死虫卵,压低虫口密度。或在棉田中按8行:1行种植玉米,3米-5米种一穴,每穴2株-3株,每亩100穴。使玉米抽雄与棉花现蕾相一致。玉米株诱集棉铃。
②棉铃虫的天敌有姬蜂、跳小蜂、胡蜂及多种鸟类应注意保护利用。(4)药物防治在棉铃虫幼虫的2龄前可用Bt乳剂(含活芽孢100亿个/毫升)200倍液,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药效可达20天以上,也可用2.5%功夫乳剂4000倍液,2.5%天王星乳剂3000倍液等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防治。
在生产上,菊脂类农药主要用于对付第三代棉铃虫。有机磷农药中,辛硫磷、敌敌畏对棉铃虫防治效果很好,但辛硫磷见光易分解,敌敌畏易挥发,其药效期都很短,使用时要注意增加施药次数。甲胺磷对低龄幼虫效果较好,特别是在大发生时,只要抓住防治适期进行喷药,控制效果极为明显。久效磷杀虫广谱,对棉铃。
①农业防治冬前翻耕土地,浇水淹地,减少越冬虫源。根据虫情测报,在棉铃虫产卵盛期,结合整枝,摘除虫卵烧毁。②生物防治成虫产卵高峰后3~4天,喷洒Bt乳剂、HD
棉花,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健康生长对于纺织业和农民的经济收入至关重要。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科学的使用药剂成为了棉农们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如何科学使用药剂来防治棉铃虫,以期为棉农提供实用的指导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棉铃虫属于鳞翅目昆虫,它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是造成损害最严重的时期,它们会啃食棉花的叶片、花蕾和棉桃,导致棉花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因此防治工作应重点针对幼虫阶段进行。
在选择药剂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安全性:选择对人类和非靶标生物安全、对环境友好的药剂。这意味着要尽量避免使用高毒性和高残留的化学农药,转而使用生物农药或者低毒、高效、易降解的新型农药。
2. 高效性:选择对棉铃虫有高效杀灭作用的药剂。这通常需要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田间试验来确定,以确保所选药剂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3. 抗药性管理: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以防止棉铃虫产生抗药性。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容易导致棉铃虫对该药剂产生抗性,从而降低防治效果。
4. 经济性:考虑药剂的成本效益,选择性价比高的药剂。这对于农民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在使用药剂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准确施用:根据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施药。通常在棉铃虫孵化高峰期前后是最佳的施药时间。
2. 适量施用: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进行施用,避免过量或不足,既能保证防治效果,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均匀施用:确保药剂在田间均匀分布,覆盖所有可能藏匿棉铃虫的地方,以提高防治效果。
4. 综合管理:药剂防治应与农业措施(如合理密植、深翻土壤等)和其他生物防治方法(如使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相结合,形成综合管理策略。
科学的药剂使用还需要政府、研究机构和农民三方的合作。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确保农药的质量安全;研究机构需要不断研发新的高效、环保的农药,并提供技术支持;农民则应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并积极参与到棉铃虫的综合防治中来。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棉铃虫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药剂的选择、使用时机、施用方法以及与其他防治措施的结合等多个方面。只有做到精准、合理、高效地使用药剂,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保障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