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前后:谨慎使用农药的关键时期

乡野小农  2025-04-01 10:07:59   23  3 赞

水稻抽穗前后:谨慎使用农药的关键时期

1、水稻抽穗时期哪些农药不可以使用

水稻抽穗前后:谨慎使用农药的关键时期

水稻抽穗时期不可以使用的农药:1.三唑酮。水稻抽穗前,常会有稻瘟病、白叶枯病危害,常用三唑酮(粉锈宁)防治,但使用不当,会导致水稻叶片短小、严重时不能抽穗。2.烯唑醇。在水稻抽穗初期,常用烯唑醇之类的农药如12%井·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稻曲病,药剂超量,容易出现抽穗困难,或者穗子抽出一。

水稻抽穗前后:谨慎使用农药的关键时期

2、谷子出穗能打农药吗谷子抽穗后还能打戍唑醇和春雷霉素吗?

水稻抽穗前后:谨慎使用农药的关键时期

谷子抽穗后,不能打戍唑醇和春雷霉素。春蕾霉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作农用除菌剂,对水稻上的稻温病有优异防效和治疗作用,对防治西瓜细菌性角斑病,桃树流胶病,疮痂病,穿孔病等病害有特效。用途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施药,对结实无影响。防治稻温病、栗温病时,使用浓度为40r,如用6000r/g。

水稻抽穗前后:谨慎使用农药的关键时期

3、水稻扬花期能打咪鲜胺吗

水稻抽穗前后:谨慎使用农药的关键时期

水稻的扬花期大约持续一个星期,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8时至下午1时,其中9~11时为开花盛期。在这一时期,使用农药需特别谨慎,尤其是三唑类农药,如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已唑醇、氟环唑等。这些农药可能会抑制水稻的正常发育,导致抽穗不齐、抽穗困难或出现包茎等问题。在水稻扬花期,用药的。

不建议使用毒死蜱。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水稻齐穗期,不建议使用毒死蜱,有以下几个原因:毒死蜱是限制使用类杀虫剂,只限制使用于地下害虫防治以及种子处理。毒死蜱使用年限很长了,虽然对多种害虫有效,但是抗性产生,杀虫效果一般。3、水稻齐穗期使用有机磷类农药,有药害风险。希望我的回答对。

唑类杀菌剂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咪唑类杀菌剂,用好了,防病增多;用不好,将影响抽穗灌浆。已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如纹肃等,丙环唑、烯唑醇、噻呋酰胺单剂如敌力特、禾果利、满穗等,这些药持效期一般可达到15天以上,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好。需要注意的是,戊唑醇、烯唑醇、已唑醇、丙环唑等。

(4)稻曲病:每亩用5%井冈霉素300至350毫升(兼治鞘痛)或40%合苦灵75克或15.5%保遂宁80至100克加水喷雾防治。第一次防治在水稻破穗期前5至7天进行,全穗期再进行一次防治。(5)蛀虫:在水稻抽穗期,从卵孵化高峰期至幼虫期施药。每亩用5%氟虫腈60升水60公斤均匀喷洒。喷药时最好保持浅水层3至5。

在防治水稻的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念珠菌性病害时,水稻出穗前后左右要留意谨慎使用三唑类杀菌剂。由于使用后可被水稻快速消化吸收并在身体内传输,且持效期一般可达20天上下,在通常使用量下对病害具备较好的防治实际效果。他们尤其适用于在水稻抽穗前或拔节前期应用,假如在水稻出穗前后左右,应用三。

在蚁螟高峰期施药,可选用的农药品种较多,如阿维菌素、甲维盐、BT、氟酰胺等,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即可。尽量不用三唑磷类农药,避免刺激稻飞虱产卵,BT及其复配制剂不要与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杀菌剂混用,以免杀伤芽孢降低防效。在成虫盛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田间卵量。或者在成虫盛期。

高剂量下,水稻生长势弱,水稻品种株高短,穗下节间短(其体内产生赤霉素的能力较弱),施用后因突然低温更容易过度抑制。在施用前后温度高且稳定一段时间后,用戊唑醇每亩10~15g防治稻曲病,不会影响水稻正常抽穗。为防治水稻稻曲病,注意在水稻断穗前5~7天使用唑类农药。按照推荐剂量预防效果不会。

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咪唑类杀菌剂。用不好,将影响抽穗灌浆。已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如纹肃等,丙环唑、烯唑醇、噻呋酰胺单剂如敌力特、禾果利、满穗等,这些药持效期一般可达到15天以上,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好。需要注意的是,戊唑醇、烯唑醇、已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会抑制水稻体内赤霉素。

水稻,作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健康生长对确保世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水稻的种植管理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是控制病虫害、保证稻谷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在水稻的生长周期中,有些特定阶段对农药的使用特别敏感,尤其是抽穗前后这一关键时期。本文将详细探讨在水稻抽穗前后需要谨慎使用的几类农药,并提供科学合理的使用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水稻抽穗期的重要性。抽穗是指水稻从茎秆中抽出穗子的过程,这是水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期的标志性阶段。此时,水稻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增强,特别是对农药的反应。不当的农药使用可能导致药害,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严重的减产。

我们来具体分析哪些类型的农药在水稻抽穗前后需要慎用。

1. 高毒性农药:这类农药通常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它们在杀灭病虫害的也可能对水稻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在抽穗前后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高毒性农药,或者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用。

2. 植物生长调节剂: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在抽穗期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花器官发育不良或结实率下降。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必须根据水稻的具体生长情况和产品说明书进行科学施用。

3. 新型农药: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市场上不断有新型农药问世。这些新型农药虽然可能在防治病虫害方面表现出色,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田间应用经验和数据支持,其在抽穗期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因此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安全性之前,建议谨慎使用。

4. 残留期长的农药:一些农药在土壤和植物体内残留时间长,不仅影响当季作物的安全,还可能对后作产生持续影响。在抽穗前后使用这类农药,可能会因为残留问题而影响水稻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在水稻抽穗前后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呢?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方法,尽量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选择适宜的农药。在必须使用农药的情况下,选择对水稻安全性高、针对性强、效果稳定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施用。

再次,注意施药时间。避免在水稻抽穗前后的敏感期施药,可以选择在分蘖期或灌浆期等相对安全的生长阶段进行防治。

加强监测和管理。定期对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用药。

水稻抽穗前后是一个对农药使用极为敏感的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农民和农技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不同类型农药的特性,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和使用,以确保水稻的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通过综合管理和科学用药,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水稻的潜在风险,保护这一珍贵的粮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