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隐形杀手: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乡野小农  2025-03-15 09:12:12   12  10 赞

田间隐形杀手: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一、玉米发黑叶烂是什么病害

田间隐形杀手: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考虑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主要危害中部茎杆和叶鞘,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并散发出臭味。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折到,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可以用氢氧化铜,络氨铜,氯溴异氰尿酸,叶枯唑,农用链霉素,噻菌铜,噻唑锌,春雷.王铜等喷雾防治。

二、玉米基腐病用什么药

田间隐形杀手: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铜、噻森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药剂。这些药剂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性茎腐病的发展。通常建议将这些药剂与磷酸二氢钾混合使用,通过喷雾的方式施药。使用这些药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进行喷施,一般建议每隔5。

三、玉米茎腐病怎么治疗?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茎基部腐烂,有恶臭。发现拔掉带出来深埋处理,可以用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铜,噻森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间隔5天在连续喷施2到3次。

四、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用什么药

可在玉米地喷洒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者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如果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玉米地外进行集中销毁。在发病初期必要时剥开玉米叶鞘,用熟石灰1kg,兑水5

五、玉米杆腐烂用什么药特效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病斑淡黄色水渍状不同规则形,透过叶鞘入侵茎杆,软化溃烂,发粘有特殊臭味。原因,1.种子不抗;2.土壤带菌;3.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排水不畅加重发病。选用氢氧化铜、辛菌胺、农用链霉素+磷酸二氢钾喷雾防治,间隔5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茎基部腐烂,有恶臭。发现拔掉带出来深埋处理,可以用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铜,噻森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间隔5天在连续喷施2到3次。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的茎部出现软腐、倒伏、黄化等症状。该病害的发生与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种植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针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多菌灵(Carbendazim):是一种广谱杀菌剂。

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10多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扩展。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一般种子带菌或者土壤带菌。茎基部腐烂,有恶臭。发现拔掉处理深埋,可以用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铜,噻森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间隔5天在连续喷施2到3次。

真菌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主要由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植株上表现的症状就有所不同。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的健康是确保丰收的关键因素之一。各种病害却时常对农作物构成威胁,其中玉米细菌性茎腐病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病害一旦发生,不仅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整个区域的粮食安全。因此了解和掌握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知识,对于保护玉米作物,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该病通常由一种名为“玉米假单胞菌”的细菌引起,这种细菌能够通过伤口侵入玉米的茎秆,随后迅速繁殖并扩散,导致茎部腐烂,最终使整株玉米枯死。由于这种病菌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传播速度,一旦田间出现病株,若不及时处理,将很快蔓延至整个田块。

如何识别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危害症状呢?通常,被感染的玉米植株会表现出以下几种明显的症状:最初,叶片会出现水浸状的暗绿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斑点会变成褐色或黑色,并逐渐扩展成条斑;紧接着,茎部开始软化并伴有腐烂现象,轻轻一捏即可感到茎秆内部空松,甚至可以看到中空部分;在严重的情况下,病斑会连接成片,导致茎秆大面积腐烂,最终导致整株玉米倒伏死亡。

针对这种危害严重的病害,必须采取有效的药物防治措施。目前,用于防治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类和铜制剂类两种。抗生素类药物如多粘菌素、农用链霉素等,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过度使用可能导致抗药性的产生。而铜制剂类药物如波尔多液、硫酸铜等,则以其良好的杀菌效果和较低的抗药性风险而被广泛使用。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推荐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施用,避免过量或者不当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和作物药害。

除了化学药物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和传播。例如利用拮抗菌或者诱导植物自身抗性的方法,增强玉米植株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科学的田间管理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合理轮作、深翻土壤、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及保持良好的排水系统,都能有效减少病原菌的生存空间和传播途径。

在实施药物防治的还应加强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监测工作。定期检查田间植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病株,应立即隔离并进行处理,防止病害蔓延。建立病害预警机制,结合气象数据和历史发病规律,提前做好防控措施,以减轻病害带来的损失。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的病害,其快速的传播能力和破坏性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科学使用药物、加强生物防治、完善田间管理和严密监测,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一病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高产稳产,为农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  标签: